对甲骨卜辞的理解_《济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甲骨卜辞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济南大学》 2013年
甲骨卜辞文学研究
刘昕
【摘要】:甲骨卜辞具有文学性。对甲骨卜辞进行文学关照,分析其在文体结构、诗歌属性、叙事方式、传播接受等方面的文学属性,对于再现文学源头以及深刻理解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诗乐思想、忧患意识、审美意绪、民族精神等十分必要,有助于推动卜辞文学以及整个古代文学的研究与发展。 甲骨卜辞中已经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 在卜辞的文体结构考察中,从叙辞、命辞、占辞、用辞、验辞的各自属性入手,可以归纳出殷商时期独具特性的卜辞文体。通过综合衡量促使这一文体形成的历史条件与当时先民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可以管窥殷周先民的民族文化特质及其思维方式与心理机制的深层结构。 在卜辞的诗性特质考察中,典型的诗性卜辞所呈现出有规律的书面状态、音韵性质和表达方式。我们将其与相对成熟的诗歌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卜辞确实具备诗歌的某些特征,卜辞与诗歌之间也的确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先民在卜辞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诗性思维。 在卜辞的散文叙事考察中,卜辞文学的叙事模式得到梳理。通过归纳这一模式所表现出的典型形式,我们进一步发掘出卜辞文学在叙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特性。从文学的叙事角度入手,分析卜辞文学的叙事风格、叙事方式、叙事顺序,探寻卜辞作为早期文学所表现出的独特叙事特征,及其与后世文学叙事手法的发展、流变之关系,以及对后世文学叙事的深远影响。 在卜辞的传播接受考察中,我们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卜辞文学的仪式性传播和社会性接受。卜辞文学以敬畏的心态、特殊的选材、复杂的程式为卜辞仪式注入一种神秘色彩,在当时因无法认知自然想象而迷信征兆、希望神迹的情况下,使先民达到一种心理需求上的自我满足,并以此牢牢掌握群众心理,起到愚民效应。而当时普遍存在的神灵观念使得民众愿意相信人与神之间可以通过某种途径产生沟通,进而获得神灵的指引,又因某些时候卜辞的应验,愈发加剧了民众对神灵的崇拜,因而笃信神灵、重视仪式,使得神灵观念、巫术观念深入人心,进而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促进了卜辞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以甲骨卜辞为依据,我们可以充分还原当时社会生活面貌及族群中的重大事件,展现殷周时期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及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当时的狩猎、战争、婚嫁、农耕、生育、祭祀、审美等方方面面,铺展开一副生动而完整的先民生活画卷,反映出先民的浪漫主义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卜辞中先民对于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表述中,折射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并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正英;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胡明清;巫卜散文的情感意向浅探[J];重庆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3 刘奉光;甲骨金石文学启蒙[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徐柏青;论先秦散文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原因[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谭德兴;;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的诗乐活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姚孝遂;论甲骨刻辞文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02期
7 陈其伟;;殷墟卜辞中有关音律的记载[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8 李蹊;气势本自铺陈来——甲骨散文一则赏析[J];名作欣赏;2000年01期
9 唐兰;卜辞时代的文学和卜辞文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03期
10 ;巫术文化与文艺起源[J];人民论坛;2011年3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俞天鹏;;从原始狩猎巫仪主要元素看傩的史前遗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方潇;;法律与自然、社会:天学视野的关联及其现代意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8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王志红,钟玉海;主体性、价值评价及马克思的实践范式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孙彩燕;;儒家“孝悌”观的当代反思[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3 张晓红;;“非个人化”理论的“代神立言”界说[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马赛;;后期墨家名实观初探[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爱豫;;论科技异化产生的哲学根源及其和爱化解[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舒丽丽;;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茶腊村多元宗教文化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9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10 陈丽琴;;西林民间艺术生态探论[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天问;当代工笔花鸟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高晏卿;黑龙江皮影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7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孝遂;论甲骨刻辞文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02期
2 杨矗;;六合思维与天地境界——中国叙事的大文化模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10期
3 张仁立;《诗经》中的衬音助词研究[J];语文研究;1999年03期
4 陈炜湛;商代甲骨文金文词汇与《诗·商颂》的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韬;蒋窈窕;;殷商彗星记事考[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年03期
2 刘桓;古代文字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徐柏青;论我国早期散文的特点与贡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朱彦民;卜辞所见“殷人尚右”观念考[J];中国史研究;2005年03期
5 刘桓;;卜辞所见商王田猎的过程、礼俗及方法[J];考古学报;2009年03期
6 刘风华;;村南系列甲骨中的同文卜辞[J];殷都学刊;2009年03期
7 李振峰;;殷商瞽矇与卜辞的诗体结构[J];文艺评论;2011年02期
8 胡厚宣;读《殷墟甲骨历劫记》[J];中原文物;1990年03期
9 谭德兴;;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的诗乐活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学勤;;关于甲骨的基础知识[J];历史教学;195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虞宁;;说甲骨卜辞中的“室”[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2 高慧;高书林;;河伯与治水英雄杂说[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才;;中国(宝鸡)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学术论坛闭幕式主持词[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4 张华;;岐周和谐文化浅议[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5 钱青;;兽面纹簋的修复[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苏华;;品神仙鸡有感[A];上海食文化研究会<<美食家>>联谊会活动论文集[C];2010年
7 韩永学;;“自然辩证法”之汉字别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素凤;;卜辞中“帚”及从“帚”之字考释[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张绍良;贺芳丽;;试论《管子》在国学导源期的地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曹砚农;[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马季凡;[N];中国文物报;2009年
4 雨村 业波;[N];商丘日报;2009年
5 ;[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岳麓出版社 王文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郭潇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许树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曹定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凤华;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的整理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郑文宏;安阳石窟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3 梅军;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丹;甲骨文基礎字形构形与使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刘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劉新民;甲骨刻辭羌人暨相關族群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昕;甲骨卜辞文学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2 徐耀琪;基于本体的甲骨卜辞语料标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阳;甲骨卜辞中的几个“羊”族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颖娜;甲骨卜辞所载商晚期刑罚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绍东;甲骨卜辞所见商王国对外战争过程及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高新凯;甲骨卜辞与东巴经中自然神祭祀之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牛申那;从甲骨卜辞中看帚好的社会地位[D];郑州大学;2000年
8 陈昂;略论甲骨卜辞中的(?)般[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王译然;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勇杰;基于统计NLP技术的甲骨卜辞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甲骨卜辞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2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