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虞通驾校联系_《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29 11:00

  本文关键词:虞通之《妒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9年

虞通之《妒记》研究

田喜梅  

【摘要】: 南朝宋代文学家虞通之的志人小说集《妒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第一部集中描写家庭生活之夫妻关系的小说集,从现存佚文看主要是记述两晋妒妇故事,主要体现在妒妇抵制丈夫纳妾和限制丈夫交往方面。《妒记》以诙谐的笔调写妇人之妒,大胆抛开主流文学对女性温柔敦厚的正面塑造,从反面写出女性的另类觉醒,具有浓厚的喜剧精神和审丑意蕴。《妒记》中的小故事在后世小说与戏曲中被点滴描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论文由绪论和正文所包含的四个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简要交代学界对《妒记》的研究现状,提出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第一部分考证虞通之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情况,并探讨《妒记》产生的背景。对生平事迹的正确定位,便于研究《妒记》的创作背景;对著述情况的考证,可以与《妒记》的内容相互印证。其次,《妒记》受帝命而作,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客观上却为我们展现了魏晋六朝生活的一个侧面,对《妒记》创作背景的探讨,为我们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思想渊源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第二部分分析了《妒记》的文本与体例。首先对《妒记》文本考证交代,其次对《妒记》现存佚文进行分类解读,对《妒记》的散佚内容做了科学推测,最后阐述《妒记》的史传体例。 第三部分论述《妒记》的艺术成就。主要从《妒记》的形象塑造、描写手法及审丑的美学风格三方面展现其较高的艺术成就。形象塑造是《妒记》的内容主体,并提出如何正确看待妒妇形象的问题,描写手法是其形式特征,审丑则代表了其不同于传统中和之美的异质美,其独树一帜的美学成就,对后世古典小说的另类审美具有先行与导向作用。 第四部分阐述《妒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首先自《妒记》之后出现的续书,体现了《妒记》整体对后世的影响。其次,《妒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对后世小说与戏曲创作,同时对妒妇文学也起了先导作用。最后,鉴于《妒记》中的故事短小精悍,独立成篇,适合点缀在后世的小说与戏曲中,因此,本文有选择地对故事的影响作了梳理,在后世文学的再创作中,完成了它的经典化历程。 最后的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作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力不能及之处,望各位专家赐教。 论文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论述,主要从作者的生平、事迹、著述,作品创作的原因,作品的文本与体例,作品的艺术成就,作品的多样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对《妒记》进行全面的研究,补学界研究之阙。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ENGLISH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虞通之生平著述与《妒记》创作背景11-27
  • 第一节 虞通之生平事迹考11-14
  • 第二节 虞通之著述考14-16
  • 第三节 《妒记》的创作背景16-27
  • 第二章 《妒记》的内容与体例27-45
  • 第一节 《妒记》的文本27-32
  • 第二节 《妒记》七则解析32-41
  • 第三节 《妒记》的传记性体例41-45
  • 第三章 《妒记》的艺术成就45-59
  • 第一节 妒情可哂的形象塑造45-49
  • 第二节 生动细腻的描写手法49-51
  • 第三节 独树一帜的审丑美学51-59
  • 第四章 《妒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59-79
  • 第一节 《妒记》之后的续书59-64
  • 第二节 《妒记》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64-70
  • 第三节 《妒记》条目在后世的流变70-79
  • 结语79-80
  • 附录:魏晋妒妇资料表80-86
  • 参考文献86-89
  • 致谢89-9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煌仪;;虞通之《妒记》引义与性别反思[J];名作欣赏;2013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虹玮;魏晋南北朝上层女性的困境[D];兰州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军;“丑” 的文化学阐释——读中国古典美学断想[J];中州学刊;198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大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山东方言结构[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3 张昳丽;也论《聊斋志异》中的悍妻妒妇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4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5 赵红梅;;《醒世姻缘传》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及书证问题[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6 王伟;;狐精形象的突变——薛素姐形象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7 臧国书;;《聊斋志异·阿宝》死亡情节建构的心理诉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8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9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10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4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5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孟玲玲;由“如画”观念的衍变谈英国早期水彩风景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淑鹏;;《世说新语·贤媛》选录特色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志敏;;成长中的话语权分析——解读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J];名作欣赏;2012年09期

    3 刘静静;;浅谈女人的“劣根性”——读《谈女人》有感[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4期

    4 张瑞;;女人的不幸与知识分子的悲哀——论张爱玲的《谈女人》[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2期

    5 王万盈;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流社会闺庭的妒悍之风[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李文华;;尤金·奥尼尔晚期戏剧中声音的运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梦;贤妒论——两晋南北朝妇女形象及妇女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栋;感性学引论[J];西北美术;1996年01期

    2 曾耀农;审丑观照的影像再现——中国近期影视后现代性评估[J];美与时代;2004年02期

    3 叶继奋;理性的失落与潘多拉魔盒的倾翻——20世纪文学审丑现象诠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王洪岳;审丑与否定:中国当代现代派文学的感性学探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3期

    5 殷相印;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论文学语言的审丑[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孙雪霞;;审丑近乎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王笑婷;试论《聊斋志异》进步的审丑观[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董小玉;先锋文学创作中的审丑现象[J];文艺研究;2000年06期

    9 ;小甜甜:审美审丑都是天后[J];北方音乐;2008年05期

    10 何龙;;审丑怪胎的受精过程[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贵;;中华书局对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贡献[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2 肖建新;;论宋代的临朝听政[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唐元;;章句学与两汉儒学风向[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彭安玉;;六朝私学的兴盛及其背景探析[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萧平汉;;王夫之的史论体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8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宋荐戈;;成仿吾在山东大学的建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胡正宁;;洪武永乐时期京师(南京)的卫军[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安作璋;[N];光明日报;2002年

    3 蓝有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翁向红 本文作者为中华书局市场部副主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晋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记者 曲志红;[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沈致金(中华书局副总经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林;[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孙海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顾晓光、张洁;[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明清时期的山东海防[D];山东大学;2007年

    2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霍明宇;宋代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纪丽真;明清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焦桂美;南北朝经学史[D];山东大学;2006年

    6 姚圣良;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与文学[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涛;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吕英亭;宋朝涉外法律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9 聂济冬;东汉士林风气与文学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陈静;唐宋律诗诗体流变的审美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喜梅;虞通之《妒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焦虹玮;魏晋南北朝上层女性的困境[D];兰州大学;2011年

    3 汪永华;唐小说中的妒妇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赵娜;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电影的审丑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5 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孙梦;大众审丑情趣化的文化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陈士珍;明末清初小说中的妒妇形象及其对家庭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君;明清小说中的“妒妇—疗妒”主题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2年

    9 姚高峰;试论《庄子》的审丑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钟芳倩;新时期女性小说审丑现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虞通之《妒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26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