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围城》中的“西行”——论《围城》对《西游记》的受容

发布时间:2017-12-18 11:34

  本文关键词:《围城》中的“西行”——论《围城》对《西游记》的受容


  更多相关文章: 《围城》 《西游记》 受容


【摘要】:《围城》一书中,主人公方鸿渐等一行五人奔赴三闾大学任职途中可谓景遇幽险,却又不乏人性丑恶缝隙中的巧语笑嫣和世态炎凉流转间的拊膺喟叹。而这段文字并非凿空而构,隐于其中的人物角色、结构脉络、叙事技法实多采摭撷取《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篇章。或许也正因汲引了后者在这诸方面的养料,《围城》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结构更加紧凑,情节更富谐趣。本文旨在结合《围城》文本内部的字里行间和外部作者的雪泥鸿爪,论演将《西游记》转假剥离、权衡融会之后生成的"赴湘履职"故事之场境内核。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4
【正文快照】: 弁言 钱钟书先生的代表小说《围城》历来备受中外读者的钟情属意(1),钱先生本人特立独行之品性亦获得各类评家的青睐垂顾(2)。而他们的审视焦点又集中在两个向度,化用所谓“模子寻根法”理论(3),可理解为“纵向的本国文学内部通变”和“横向的世界文学之间交会”(4)。在前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君伟;;她是个人物——说说《围城》中的汪太太[J];名作欣赏;2005年23期

2 孙芳;;《围城》的俄译本片段赏析[J];俄语学习;2007年01期

3 张文婧;董霞;;《围城》幽默语言艺术小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陈思广;;《围城》出版初期的臧否之声[J];文学教育(下);2012年05期

5 姚敏敏;;谈谈《围城》中关于生活的哲理性[J];文学教育(中);2013年08期

6 韩梦怡;;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试析《围城》中隐喻的德译[J];语言与翻译;2013年03期

7 许洁;;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爱情隐喻剖析——以《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11期

8 彭加瑾;;《围城》的魅力[J];当代电视;1991年01期

9 萧乾;;电视剧《围城》的启示[J];电影艺术;1991年06期

10 雷家仲;;人生永远是进取——对一种《围城》理论的思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围城》内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程致中;;《围城》主题新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韩刚;;《围城》多层意蕴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萍;;《围城》中的比喻解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马钧;;《围城》人物命名漫笔[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黎兰;;“打通”与“自律”——从钱钟书《围城》的反“围城哲学”说起[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志明;周X;;《围城》与新时期文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吴昌红;;一座精神堡垒 两种小说形式——《小世界》与《围城》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止庵;重温《围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止庵;回到《围城》[N];华夏时报;2002年

3 陈思广;《围城》出版初期的臧否之声[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杨绛;写在《围城》汉英对照本之前[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记者 邓丹;有人出书破解《围城》之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秋禾;愤世恨人读《围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甘谷县西坪初级中学 王玉平;从《围城》看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反规范[N];天水日报;2007年

8 何晶;浅谈《围城》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6年

9 李昕晖;红色记忆 恢弘巨制[N];吉林日报;2010年

10 曾艳兵;《围城》里的艾略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云;《围城》中人物隐喻英译过程的跨空间映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2 陈蓓洁;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围城》中新奇隐喻认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彩云;《围城》陌生化手法的等效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阿依努尔·塞都;《围城》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及翻译策略[D];新疆大学;2015年

5 李首权;《围城》中英文本隐喻运用对比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6 孙秀娟;《围城》组合变异修辞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徐杨;从和谐管理视角析《围城》中的冲突性话语[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何冰冰;《围城》女性主义批评的历史演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9 杨丽亚;虚实的交织与转换:《围城》的教育世界[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明浩;性别视域下的《围城》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4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04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