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瓶梅》中女性人物形象 南京廖华
本文关键词:《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写特点及其悲剧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总 结
《金瓶梅》中出场的女性人物上百种,但是每个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与脾气,她们接近西门庆的目的也各有不同。这恰恰体现了封建社会下女性人格的扭曲与变态。是畸形社会造就畸形的人格。袁行霈评价说:“金、瓶、梅等诸多女性,似乎也都被社会的规范,封闭的家庭,单调的生活挤压得只知道人生最低层次的追求,扭曲的人性,使他们将肉欲变成了生命的原动力。”[12]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1987:36
[2]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12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6
[4]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1987:36
[5]杜明德.《金瓶梅》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7-21.
[6]王引萍.试析《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塑造[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91-94.
[7]刘丽英.《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写特点及其悲剧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
[8]殷晏梅.走出“死亡”——《金瓶梅》女性出路新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67-70.
[9]徐国奎.明清经典小说女性形象荒诞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0]贾舒颖.《金瓶梅》与《源氏物语》人物形象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
[11]赵晓艳.《金瓶梅》妾妇形象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2.
[12]郭凌云.试论《金瓶梅》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与重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1:46-48.
致 谢
要感谢指导我论文教给我知识的的老师杨一,正是有她帮助,才能顺利的写出论文,正是有老师博大精深的学识和孜孜不倦的教导,才能让我如此受益。再次深深的感谢杨一老师。
本文关键词:《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写特点及其悲剧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0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