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与中国当代小说
本文关键词:互文性与中国当代小说 出处:《文学评论》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实践中,不少作家作品不仅利用标题、序言、题记、注释等副文本现象建构起互文性,而且通过引用、用典、重写、戏仿建立起同其他文本的关联,造成对其他文本的挪用、化用、改写乃至解构、颠覆。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引进和中国当代小说家对互文手法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视野和表现手法,尤其加深了人们对文学的个人独创与历史传承、共时影响的复杂理解。但其中隐含的某些理论和实践的极端取向,仍需引起中国作家的高度注意。
[Abstract]:In China contemporary novel creation practice, many writers and works not only by the title, introduction, preface, notes and other paratexts phenomenon constructed intertextuality, and by quoting allusions and rewriting, establishes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text parody, causing the other text, by rewriting and misappropriation of deconstruction, subver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rtextua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novelists have broadened the theoretical horizons and express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o some extent, especially deepened the complex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ure's personal creation,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synchronic influence. However, the extreme orientation of some of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mplied in it still need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Chinese writer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中国的‘文学’概念”(15JJD750008)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互文性的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最早提出的。但按克里斯蒂娃后来的回忆,这一概念仍可追溯到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她自己的贡献是将巴赫金的“一种话语中有数种声音的观念代之以一个文本中有数个文本的观念”(1)。按克里斯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慧敏;;作为创作技法和阅读手法的互文性[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3期
2 余小平;;诗歌用典的互文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杨丹妮;;民间口头文本的互文性解读——以“竹子生人”故事群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赵渭绒;;国内互文性研究三十年[J];社会科学家;2012年01期
5 张屹;;古诗用典的“互文性”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余小平;;论互文性理论视阈的诗歌用典[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黄丹青;;互文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8 葛红;;论互文性研究的学科化[J];社会科学家;2008年09期
9 李生柱;;互文性视野下的童谣文本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10 万岩竹;;从容愉悦的阅读空间——从互文性角度分析单瑛琪的“小哥俩”系列[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陶丽君;闺秀型创作的互文性解读[D];温州大学;2015年
2 吴梦颀;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葬花吟》的互文性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媛媛;《诛仙》互文性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4 刘扬;文本的互文性批评[D];四川大学;2004年
5 刘敏;以互文性理论探析《圣经》对施玮小说创作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4年
6 赵娟茹;《黑骏马》三种文本的互文性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宋元;王蒙小说文本的互文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1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4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