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的十体_陆机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陆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发表 > 陆机研究综述
陆机研究综述
发布日期: 2012-11-15 发布:
2012年第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作者简介:岳磊(1987.9—),性别,男;籍贯,云南泸西;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
中国论文网
摘 要:陆机研究从研究内容看,可分为生平思想、诗文创作、文学理论和其它方面的研究。生平方面有陆机生卒年、入洛时间等几个焦点问题。陆机思想研究,大多从儒学、玄学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文学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赋》的研究上,大多从《文赋》源流、文学美学思想、创作轮和文体论几个方面研究。诗文方面拟古诗最受关注,认为拟古诗相对来说艺术性不高,但它在诗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辞赋方面除《文赋》之外的辞赋研究很少。其他有陆机地位和影响研究,整体研究等。
关键词:陆机;生平思想 ;诗文;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
陆机在文论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从研究情况上看,陆机研究,大体上从生前至唐初,对陆机的评价肯定的居多。能够超越陆云、钟嵘和刘勰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唐朝之后,对陆机有不少肯定的声音,但批判否定的声音居多。80年代后,随着西方文艺学文学理论的引进与方法热的兴起,受此影响,研究就表现出研究人数多、研究起点高、成绩突出的特点,陆机的研究、评价也在再次发生转变。不过,专著较少,论文比较多一些。从研究内容看,陆机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陆机生平思想研究、陆机诗文创作研究、陆机文学理论研究和其它方面的研究。
一、陆机生平思想研究
关于陆机生平经历,有陆机生卒年、入洛时间、《文赋》撰年考等几个焦点问题。关注最多的是陆机入洛时间及入洛事迹考和《文赋》撰年考两个问题。在入洛时间上姜剑云的《陆机入洛疑案新断》认为陆机前后五次赴洛。第一次是在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后被俘入洛。第二次是在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初仕晋入洛,太傅杨骏辟为祭酒。第三次是在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应太子洗马之征入洛。第四次是在元康六年(公元296年),由吴王郎中令赴任尚书中兵郎入洛。第五次是约在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归吴假满,继任尚书郎入洛。此后直到太安二年(公元303年)被杀,再未归吴。而刘运好《陆机籍贯与行迹考论》①则认为陆机并没有被俘洛阳或迁徙寿阳,吴亡之后,退居旧里,闭门勤学,无论是减荣绪《晋书》、《机云别传》,还是房玄龄等《晋书》的记载,都是可靠的。不过他们在陆机于太康十年入洛仕晋是一致。其它还有顾农《陆机生平著作考辨三题》、傅刚《陆机初次赴洛时间考辨》等。在《文赋》撰年考方面,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作于陆机二十岁时;二是作于陆机二十九岁入洛之后;三是作于陆机四十岁左右。大多倾向于第三种。如姜剑云在《<文赋>撰年疑案新断》说,准确地讲,陆机《文赋》撰于永康元年(300)之春月。
陆机思想研究,大多从儒学、玄学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曹道衡的《陆机的思想及其诗歌》等。在这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吴地文化对陆机思想观念影响的研究。从地域文化这个角度入手研究,目前仍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如俞灏敏的《吴中文化与陆机创作心态》等。陆机的思想与人生道路有不少矛盾,不少研究者把对陆机的这种矛盾与其人格相联系。如李晓风《试论陆机的人格特征》认为,审视陆机的人生其人格极为复杂多重。李剑清《陆机人格心态探微》认为陆机因特定的家世和时代际遇,使其人格心态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面貌。强烈的个体功名进取意识,出身世家大族的荣耀感及惧祸心理三者互相交织,最终导致了陆机人格的悲剧结局,是西晋整个文士悲剧的缩影。
二、陆机诗文创作研究
诗文研究是陆机研究中次于《文赋》的一个部分,其中拟古诗最受关注。陆机拟古诗的研究主要是探究拟古诗在诗歌发展史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中的地位问题。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拟古诗相对来说艺术性不高,但它在诗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应在文学史上改变以往的评价。如毛庆的《怎样评价陆机的拟古诗》、刘昆庸的《论陆机<拟古诗>》等。陆机诗歌艺术风格也有不少人研究,如刘运好《“缘情绮靡”与陆机诗风》等,不过总的来说还比较少。诗歌研究中孙明君的《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别具一格。他从士族意识的角度出发考察陆机的诗歌,认为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之中表现出来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②
陆机除《文赋》之外的辞赋研究很少,研究取的一定成果的也是在近些年取得的。研究内容上有具体一篇赋作的研究如,李清文《一曲生命易逝的悲歌——陆机<叹逝赋>简析》,李剑清《陆机<行思赋>作年考》;有比较研究如王洪军的《入北后的哀音——陆机、庾信后期赋中的乡关之思比较》;有地域文化研究如李剑清《陆机入洛后赋作与北方风物》、于浴贤的《论陆机赋的东吴情结》;也有整体研究的如刘运好《论陆机赋》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包括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同样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剩下的论、铭之类的著作鲜有人问津。
三、陆机文学理论研究
陆机的文学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赋》的研究上,对于《文赋》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赋》源流。对于《文赋》源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诗缘情”说上,认为《文赋》的思想源流来自老庄、儒学与玄学,是对诗言志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前代文学创作及性情论的总结提升。如朱雅琪的《“儒玄揉合”精神下的“文学”理论——陆机<文赋>中的审美意识》、曹胜高的《性情论之变迁与“诗缘情”的形成》等。也有不大认同的,如毛庆的《试论陆机<文赋>之文化背景》在论述儒家、老庄、玄学这些学界大多人的看法后,指出陆机《文赋》的文化背景,主要方面不是北方的儒家文化,也不是当时以玄言为特征的西晋文化,而是历史上曾经辉煌灿烂在后来仍有相当影响力的楚文化。这种文化背景使《文赋》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并对后来南朝文论以至中国古代文论产生巨大的影响。③
(二)、文学美学思想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张少康的《应、和、悲、雅、艳——陆机<文赋>美学思想琐议》,正如张少康先生在文中说,陆机《文赋》是我国文艺思想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问题的重要文章。历来对《文赋》的研究都侧重在它所论述的创作构思和文体分类等几个方面,这确实也是《文赋》的主要内容。可是《文赋》中关于“文病”的几节论述,一般不大为人们所重视。很少去作深入的考察研究。④另外,陆机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也很值得注意,,如刘亚男《音“清”为美——陆机音乐美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二》等。张义宾在《陆机美学思想的本体意义》里说陆机所处的晋代是玄学与佛学大盛的时代,玄、佛二学在本体问题上都主贵无贱有,重视作为生活世界本体的无而忽视作为现象的万有。陆机的美学思想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精神。⑤作者从佛学的角度研究让人眼前一亮,从佛学角度研究陆机还是比较少的。
本文关键词:陆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