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在南京时期的三则史料
本文关键词:曹禺在南京时期的三则史料 出处:《戏剧文学》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雷雨》 访问记 《日出》 中央大学 陆军监狱 《原野》 卷第 三间 陈衡哲 四十年代
【摘要】:正一1937年第2卷第11期《读书青年》刊载署名"萨宴"的《戏剧家曹禺访问记》,为保存史料,照录如下:在中央大学的旁边,也是陆军监狱的旁边,一幢三间的二层洋房里,住着一位暴发的戏剧家曹禺先生——万家宝。曹禺是《雷雨》的作者,也是《日出》的作者,他近年在中国艺坛上,是颇受欢迎的一个。因为他的《雷雨》和《日出》,一再演出,也一再卖座力不衰,不仅此也,同时,国内的舆论莫不予以满意的赞颂与推荐。这真是一件对他个人堪作鼓励,而足认
[Abstract]:By 1937 second volume eleventh issue of "reading youth" published a signed "SA feast" dramatist Cao Yu interview ",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as far as below: at Centre College next to the army's next to the prison, a three two storey house, there lived an outbreak of drama by Cao Yu 000 - Jiabao. Cao Yu is the author of "Thunderstorm" and "sunrise", the author, in his recent Chinese art, is a popular. Because his thunderstorm and sunrise have been repeatedly performing, and they have been selling vigorously. Not only this, but also the domestic public opinion can not be satisfactorily praised and recommended. It was a real encouragement to him, and he recognized i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7.3
【正文快照】: 一1937年第2卷第11期《读书青年》刊载署名“萨宴”的《戏剧家曹禺访问记》,为保存史料,照录如下:在中央大学的旁边,也是陆军监狱的旁边,一幢三间的二层洋房里,住着一位暴发的戏剧家曹禺先生——万家宝。曹禺是《雷雨》的作者,也是《日出》的作者,他近年在中国艺坛上,是颇受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科;;《雷雨》说鲁贵[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2 蔡福军;;让“空间”衍伸出更多意义——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J];艺苑;2011年03期
3 蔡福军;;让“空间”衍生出更多意义 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J];中国戏剧;2011年10期
4 高霞;邬智冬;;默读、发声与唱音之间的《雷雨》[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10期
5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6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3期
7 张易;徘徊于恐惧与诱惑之间——《雷雨》生命悲剧哲学初探[J];枣庄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8 陈大联;;《雷雨》的当代性 实验戏剧《雷雨》创作谈[J];剧本;2013年12期
9 刘建设;;《雷雨》解读史(下)——人与命运层面上的《雷雨》解读[J];现代语文;2006年10期
10 孙苹;;《雷雨》句末语气词的口气意义初探[J];文教资料;2007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晓鹰;;没有鲁大海的《雷雨》[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2 石宏大;;试谈《雷雨》中的人物语言[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曹树钧;;杜宣对于《雷雨》在国外传播的贡献——纪念杜宣先生诞辰100周年[A];杜宣纪念集[C];2014年
4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栋霖;;经典《雷雨》:从话剧到苏州评弹——纪念曹禺百年诞辰[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6 牛丹英;;由《雷雨》谈剧本的鉴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7 郦子柏;;突破创新 打造精品[A];中国演员(2012年第6期总第30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淼;八十岁的《雷雨》不曾老[N];中国文化报;2014年
2 靳海舟;如何评价《雷雨》公益场上观众的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3 何勇海;《雷雨》成“雷剧”?[N];团结报;2014年
4 马以鑫;《雷雨》何以遭遇笑场[N];文学报;2014年
5 王延松;关于《雷雨》的最新解读[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田本相;《雷雨》的典范性[N];文艺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路艳霞;万方:《雷雨》80岁,还不老[N];北京日报;2014年
8 李壮;我感受的《雷雨》笑场[N];文艺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牛春梅;《雷雨》:被“误读”的八十年[N];北京日报;2014年
10 温儒敏;《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华;论曹禺《雷雨》中的主仆之恋[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2 相伟;《雷雨》中的伦理文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3 夏登武;《雷雨》:多维接受视域中的变异[D];暨南大学;2008年
4 谭苗;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任振翔;《雷雨》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宋智超;试分析曹禺作品《雷雨》中修辞手法的使用[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李广涛;借鉴与转化:《雷雨》与古希腊悲剧范式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朱全红;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语用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9 曹群;《雷雨》的经典化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赵显龙;诗意的回归[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7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4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