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诗经的思想内容有哪些_《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0 04:07

  本文关键词:刘勰《诗经》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8年

刘勰《诗经》学思想研究

孙玉太  

【摘要】: 南朝齐梁时期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其评述内容涉及到了中国文学发展到南朝宋齐时期的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而《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受到了刘勰的高度重视。在《文心雕龙》50篇中,虽然没有设专篇进行论述,但却有22篇明确提到《诗经》,加上暗引处,共涉及35篇,较明显处有80余处,对《诗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判、论述,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世诗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诗经》的传播和研究,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毋庸置疑,刘勰评论研究《诗经》的成果,是一笔宝贵的文学批评遗产。随着近年来《文心雕龙》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一论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对刘勰研究《诗经》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但是,这一工作,还是相当粗浅的。有鉴于此,本文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对刘勰《诗经》学思想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刘勰《诗经》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研究。刘勰是在全面总结先秦以至南朝宋齐时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撰著《文心雕龙》的。刘勰的《诗经》学思想也是在总结继承先秦以至南朝宋齐时代孔子、孟子、荀子、汉儒《诗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只有弄清刘勰《诗经》学思想的历史渊源,才能正确把握刘勰《诗经》学思想体系。二是对刘勰折衷宗经立场与文学审美评价之间矛盾的研究。刘勰评论诗文,主张“擘肌分理,唯物折衷”。既从宗经立场出发,全面继承吸收孔孟汉儒等注重政治和道德教化的《诗经》研究成果,同时,又站在“文学自觉”时代的高度,高举文学审美评价的大旗,注重挖掘《诗经》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三是对刘勰肯定《诗经》写实精神意义的研究。刘勰充分肯定《诗经》的写实精神。同时,充分肯定了《诗经》“为情造文”、抒发真情实感的特色。四是对刘勰关于《诗经》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之评价的研究。其一,刘勰以《诗经》为文本,总结了《诗经》所运用的比兴手法,初步确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比兴”理论体系。其二,刘勰认真总结了《诗经》创造的“丽而雅”的艺术风格,指出文学作品应以文质彬彬、既丽又雅为极致,对于促进文学艺术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3
  • 第一章 刘勰《诗经》学思想的历史渊源13-28
  • 第一节 孔子的《诗》学思想13-17
  • 第二节 孟子的《诗》学思想17-20
  • 第三节 荀子的《诗》学思想20-22
  • 第四节 《毛诗大序》代表的汉儒的《诗经》学思想22-28
  • 第二章 刘勰研究《诗经》的主要方法28-35
  • 第一节 折中于征圣、宗经立场与文学审美评价之间29-32
  • 第二节 折衷于"诗言志"与"诗缘情"之间32-35
  • 第三章 刘勰充分肯定《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35-39
  • 第一节 《诗经》真实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35-37
  • 第二节 《诗经》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真情实感37-39
  • 第四章 刘勰高度评价《诗经》的艺术成就39-50
  • 第一节 《诗经》形成了比兴的传统39-44
  • 第二节 《诗经》具有形象化的艺术特色44-45
  • 第三节 《诗经》创造了"丽而雅"的艺术风格45-50
  • 第五章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5-5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辉;孙玉荣;;良文盈箧 妙鉴方定——刘勰诗经观研究综述[J];阴山学刊;2012年05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利群;;论刘勰关于中国抒情性艺术退化的观念[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谭勇民;论刘勰的《诗经》学思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卓支中;刘勰对《诗经》的评论[J];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2期

    4 朱清华;从《文心雕龙》的“赞曰”看刘勰对《诗经》传统的通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张敏杰;论刘勰的文学史观——以《文心雕龙·时序》篇为中心[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2期

    6 张文勋;刘勰论《诗》、《骚》[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7 李金坤,祝诚;刘勰诗经观平议[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马洁;《文心雕龙》征引《诗经》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栗亮;;从《罗刹海市》看蒲松龄的人生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宋瑞彩;;论《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小说因素[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方向红;;命意宏博 气贯一篇——论司马相如辞赋的气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李勇;;附理与起情——从《文心雕龙·比兴》看《诗经》之比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谭德兴;论魏晋南北朝经学与文学之互动[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4 李佩玲;《周易》与《文心雕龙》——从《原道》篇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5 谢中元;石了英;;《文心雕龙》诗学观念下的《诗经》阐释[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庆甲 ,汪涌豪;建国以来《文心雕龙》研究概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7 李庆甲 ,汪涌豪;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综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8 黄高宪;西汉易学对《文心雕龙》的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6期

    9 黄高宪;《周易》经传与《文心雕龙》(上)[J];福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10 黄高宪;《周易》经传与《文心雕龙》(下)[J];福州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辉;俸俊馨;;《文心雕龙·诏策》引用《诗经》成辞考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6期

    2 胡辉;;《文心雕龙·夸饰》引用《诗经》成辞考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胡辉;孙玉荣;;《文心雕龙·祝盟》引用《诗经》成辞考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胡辉;孙玉荣;;《文心雕龙·史传》引用《诗经》考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胡辉;赵卫华;;《文心雕龙·比兴》引用《诗经》成辞考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胡辉;孙玉荣;;刘勰论史书撰写之步骤要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胡辉;孙玉荣;;《文心雕龙·辨骚》引述《诗经》考论[J];焦作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胡辉;孙玉荣;;佤族服饰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9 胡辉;李雪华;;《文心雕龙·乐府》引用《诗经》成辞考论[J];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建中;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张文勋;刘勰论《诗》、《骚》[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3 王运熙;;刘勰论风骨[J];当代修辞学;198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岩;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J];文艺研究;1991年01期

    2 郝桂敏;时代《诗经》学研究探赜──评《从经学到文学》[J];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03期

    3 萧华荣;试论汉、宋《诗经》学的根本分歧[J];文学评论;1995年01期

    4 梁锡锋;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J];南都学坛;2001年02期

    5 赵沛霖;《诗经》学的传统[J];中州学刊;2004年01期

    6 鲁洪生;重现明代《诗经》学的辉煌——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评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赵沛霖;关于《诗经》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州学刊;1989年01期

    8 张可礼;三国时期《诗经》学者著述叙录及其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耿鹏坤;略论汉代《诗经》学礼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张海峰;;论高亨先生的《诗经》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战峰;;张载《诗经》学与关学[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红艳;[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卫华;北宋政治变革与《诗经》学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受志敏;复社文人的《诗经》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3 付佳;元代《诗经》学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4 张小敏;日本江户时代《诗经》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5 赵玉强;《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D];浙江大学;2009年

    6 刘立志;汉代《诗经》学及其渊源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9 李兆禄;清前中期《诗经》文学诠释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红娟;《汉书》与汉代《诗经》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忠强;北朝《诗经》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娄璐琦;南宋四明地区的《诗经》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3 周娟;钱钟书《诗经》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郭丹丹;唐宋《诗经》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赵勇;朱熹《诗经》学新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梁锡锋;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7 刘晓燕;梁益《诗传旁通》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亚林;郑樵《诗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程浒;《诗童子问》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焦雪梅;宋代《诗经》学研究的新变[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刘勰《诗经》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5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