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茅盾的象征诗学与创作实践

发布时间:2018-01-02 04:23

  本文关键词:茅盾的象征诗学与创作实践 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茅盾 小说 象征诗学 创作实践


【摘要】:茅盾是现代文学史上较早从事象征批评与研究的作家。在象征理论方面,他借鉴象征主义思潮中"以有形寓无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地将象征主义思潮的艺术特点与传统的象征本体艺术特征共通的地方融合到了一起,建立起"象征"而非"象征主义"的诗学概念。茅盾善于运用象征理论进行作品解读与批评。在文学创作中,他也常用象征思维来构思作品,使作品蕴含着浓浓的象征色彩。
[Abstract]:Mao Dun is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criticism and research earlier in the symbol writer. In symbolic theory, he uses symbolism thoughts in artistic expression through tangible intangible ", cleverly signified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symbolism thoughts and common place together, establish a" symbol "instead of" symbolism "poetics concept. Mao Dun is good at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s and criticism of symbolic theory. In literary creation, he also used symbolic thinking to design works, the works contain symbolic color thick.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一在茅盾的文学批评与创作生涯中,他对象征并没有专门系统的论述,他有关象征的理论阐释主要散见于他的一系列文章中。仔细研读他的理论文章,可以发现他对象征有着清晰的思考与较为“体系”化的论述。首先关于象征内涵问题。在茅盾的文学批评话语中,时常交换着表象主义、表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亦云;;《日本红学史稿》[J];红楼梦学刊;2007年01期

2 ;怎样写一部开放型的文学史[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6期

3 孟凌君;近年来文学史新著的成就与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3期

4 毛志成;文学史的三笔账最难算[J];文学自由谈;2000年04期

5 ;论文学史的史学品格[J];北方论丛;2000年02期

6 钟陵;对文学史蔓状生长的探索——读林继中的《文学史新视野》[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张传友;文学史面临的挑战与反思[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年02期

8 郑群策;;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J];军事记者;2006年07期

9 铁凝;;或者,将来的文学史也要记上一笔——致张江部长的信[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5期

10 李丹梦;;文学史客观书写的可能性[J];中州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党圣元;;文学史本体简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4)[C];2012年

2 沈金浩;;关于文学史编写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学昕;何言宏;;“打捞”文学史上的“失踪者”[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4 黄修己;;文学史的史学品格[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田泥;;《典型文坛》:另类的文学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6 张宁;;文学史内外的周文研究[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7 张荣翼;;文学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经典和进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8 郝丹立;;失踪与回归——历史凹凸镜下的作家周文[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杨青;不存在“理想的文学史”[N];深圳商报;2014年

2 武汉大学文学院 於可训;构建用材料和事实说话的文学史[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朱晓进 何同彬;“第二手资料”与文学史想象空间的拓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党圣元;文学史本体简论[N];文艺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北辰;重绘一部可读的文学史[N];华夏时报;2013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教授 孙郁;文学史的场域[N];光明日报;2013年

7 郁颖;在突破中创新的文学史[N];文艺报;2013年

8 陈思和;为什么要写文学史[N];人民日报;2009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杨青;文学史的任务是建立文学秩序[N];深圳商报;2014年

10 戴燕;文学史的第一课[N];东方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诠林;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慧贤;论梁启超的文学史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2 温庆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20世纪初期的文学史编纂[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亚男;试论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史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7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67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