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探
本文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探 出处:《语文建设》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山水诗 王维诗 艺术风格 诗歌创作 盛唐时期 禅境 学史 创作风格 绘画领域 水墨山水画
【摘要】:正山水诗起源于先秦,成型于魏晋,通常是指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王维的山水诗大多作于半隐居之后,与谢灵运等前人相比,其表现手法更为多元,内容、情感也更为丰富。他的山水诗达到了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影响后世诗歌创作千年。一、王维的艺术创作风格复杂多变是王维固有的艺术风格,综观其作品,既有壮志凌云的胸怀,又有宁静淡远的禅境。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其诗画面鲜明、意境清幽、色
[Abstract]:Zhengshui poetry originated in the Pre-Qin Dynasty and formed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usually referring to poems describing landscape scenery. Most of Wang Wei's landscape poems were written after semi-seclusion, and compared with Xie Lingyun and other predecessors, their expression techniques are more diverse and content. His landscape poetry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artistic height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influenced the creation of later generations of poetry for a thousand years. First, Wang Wei's artistic creation style is complex and changeable, which is the inherent artistic style of Wang Wei. Looking at his works, there are not only the mind of the lofty ambition, but also the quiet and distant Zen state. Wang Wei is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landscape poetry in the high Tang Dynasty of our country, its poem picture is bright,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quiet, the color is beautiful.
【作者单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ywjsxxk@163.com山水诗起源于先秦,成型于魏晋,通常是指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王维的山水诗大多作于半隐居之后,与谢灵运等前人相比,其表现手法更为多元,内容、情感也更为丰富。他的山水诗达到了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影响后世诗歌创作千年。一、王维的艺术创作风格复杂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晓朗;中国山水诗的一个现象[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朱永利 ;李白山水诗风格来由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3 赖建文;山水诗欣赏新思维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4 胡峰力;谈中国山水诗的创作[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5 韩振华;简论“道”与“禅”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体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刘延禄;;山水诗四首[J];山东人大工作;2003年01期
7 储兆文;寻回山水诗轴上的失落点——初唐山水诗的特质与价值重估[J];唐都学刊;2004年01期
8 梁桂芳;论初唐宫廷文人山水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施雪;双峰对峙 两水分流——中英山水诗比较[J];理论界;2004年02期
10 刘文辉;南北朝山水诗渊源探微[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翔明;;论李白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特殊地位[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家生;;朱熹咏闽山水诗的美感特征[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陈镜清;陈凌;;浙东山水旅游与中国山水诗之形成和昌盛[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陈道文;;二谢山水诗之时空比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张镇;;古代山水诗简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6 陈敬介;;想望与亲临——台湾古典山水诗初探[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8 李芳民;;简论杜甫的山水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9 段二丽;;姚鼐山水诗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锋;符新;;浅析谢灵运的旅游思想及其山水诗的地理显象[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水诗研究的新成果[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徐雪梅;李杜山水诗美学特征[N];文艺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何晶;解决人此在、处境、归所的难题[N];文学报;2013年
4 梁平;被遮蔽的龚学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罗龙炎;山水庐山 诗画庐山[N];九江日报;2007年
6 王建平;闪耀灵境诗心[N];光明日报;2004年
7 马一蕊;以画入诗匠心具[N];河北日报;2001年
8 王卢生;上官婉儿和她的山水诗[N];光明日报;2014年
9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蔡彦峰;谢灵运山水诗体现玄言诗风的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 黄震云;风韵逸江左 文章动海隅[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苏州大学;2008年
2 郭本厚;六朝游文化视野中的山水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国平;山水诗前史[D];浙江大学;2006年
4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宏昱;李白山水诗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刚;唐前山水诗之源起及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娟;论六朝山水诗的演进[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耀庆;两晋之际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冯浩;六朝士人园林与山水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耿雪莹;“山水诗阶级性”讨论的考察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5年
7 张桂银;宋代山水绝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雪t,
本文编号:137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7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