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志清到司马长风:作为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资源
本文关键词:从夏志清到司马长风:作为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资源 出处:《学术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夏志清 司马长风 顾彬 海外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
【摘要】:考察20世纪70—80年代以后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离不开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他们的文学史观念、文学史结构方式,以及对作家作品的取舍,已成为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资源的重要构成。但对于这种情况,学界长期以来关注比较多的还是80年代以后内地的状况和中国现代文学领域,而忽视了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的影响。从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征用资源的角度,重新梳理夏志清与司马长风文学史写作中的相关问题,应是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构成。
[Abstract]:After the inspection in twentieth Century 70 to 80s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hinese overseas research and writing, cannot do without Xia Zhiqing "China modern novel history > and < China Sima Changfeng new literary history. Their concept of literary history, literary history and structure, the selection of literary wor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temporary overseas Chinese the research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writing resources. But in this case, the academia has long been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situation and the mainland after 80s or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nd neglect their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China overseas. From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riting Chinese overseas acquisition resources angle, issues related to writing review Xia Zhiqing Changfeng and Sima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s a necessary China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嘉应学院文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YJA751091)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2015WTSCX10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史写作中,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特别是夏志清,几乎类似于一门显学。不过,学界长期以来关注比较多的主要还是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影响,至于他们在海外的情形,则较少涉及;关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4期
2 ;重写文学史:建构与检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学者谈[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吴义勤;开放性·互动性·双重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黄发有;;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J];文艺争鸣;2006年03期
5 傅书华;;新意迭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J];博览群书;2006年08期
6 黄云霞;;当代文学史著述的全新尝试——评南大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席扬;温左琴;;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2009年02期
8 叶烨;;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整体优化的几点做法——以丽水学院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甘浩;张健;;文学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J];人文杂志;2011年03期
10 张文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策略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春荣;;文学史话语权威的确立与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任逍遥;;孤岛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史[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良好;;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发言提纲[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日程安排[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志忠;;民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杨;;对文学史两个新概念的质疑——谈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8 贺桂梅;;《中国当代文学史》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9 薛华;;一次遗憾的误读——评关于“潜在写作”和“民间”因素的争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10 高有鹏;;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何要改写——关于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的出版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绍俊;一个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N];文艺报;2013年
2 李新宇;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价值立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陈福民;从现实中来 到历史中去[N];北京日报;2010年
4 王震亚;专家会诊“中国当代文学史”[N];北京日报;2001年
5 朱远甫;向善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N];文学报;2014年
6 张志忠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审美优先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和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高有鹏;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何要改写[N];文艺报;2006年
8 基林;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史诗”[N];光明日报;2005年
9 李晨;写出“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刘芳坤;被文学史遗落的1970年代[N];发展导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韬;怪诞意识的自觉与实践[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坛龙;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范式的嬗变[D];东南大学;2015年
2 舒高星;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孔琦;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论纲[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杨;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卢晓霞;论路遥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成燕;起点与复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魏国迎;文本“经典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9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7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