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作诗免罪”母题的社会政治功能及其负面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5 23:01

  本文关键词:“作诗免罪”母题的社会政治功能及其负面影响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作诗免罪”母题 生命创造力 社会政治功能 自私基因 负面影响


【摘要】:"作诗免罪"是"赋诗"行为的交流与娱乐功能的世俗性延伸,具有更现实而实用的存在价值。唐宋时代"作诗免罪"渐趋成为"科举取士"政治功能的社会化扩张,诱导并掌控了读书人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取向。明清时期,"作诗免罪"母题秉承前代并被反复言说,是文人理想生存环境的文本化表现。文人以"操纵文字之术"交换"个体自由",是文人群体的"特权",民间化的"有益交换"。文人针对女性与弱者的"代作诗免罪"行为,是其行侠仗义的另类表现。"作诗免罪"的利他取向,使政治权力分享"神圣生命"个体的自私基因得以遗传复制与集体认同。凭借自身不凡的"操纵文字之术"获得狂欢化艺术效果,是政治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文本化表现。母题在固化"人治社会伦理",有效地阻碍了社会的创造性进化,实现了社会政治行为的反社会公平价值。
[Abstract]:"making poems without sin" is the secular extens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functions of the behavior of "writing poems". It has more realistic and practical existence value.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making poems without sin" gradually became the socialized expansion of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and scholars", which induced and controlled the readers' behavior choice and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motif of "poem exonerating" is the textual expression of literati's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The literati exchange "individual freedom" with "manipulating words" is the "privilege" of literati group. The folk "beneficial exchange". The literati's behavior of "decriminalizing poetry on behalf of women and the weak" is an alternative manifestation of chivalrous justice and the altruistic orientation of "making poems free of sin". The selfishness gene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political power sharing "sacred life" can be inherited and duplicated and the collective identity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carnival artistic effect can be obtained by virtue of his extraordinary "manipulation of words". It is the textual expression of political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 motif is solidifying "the social ethics of rule by man", which effectively hinders the creative evolution of society and realizes the anti-social fair value of social political behavior.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明清民俗故事中,流传着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作诗免罪”故事类型。此虽在先唐已露端倪,唐宋也有不少载录,但只是到了明清时期才算蔚为大观。何以因能即时作诗,就得以免罪(或免祸),其中除了有诗歌文化自身的艺术魅力以外,也渗透了社会政治、民俗观念等多重因素。一母题的功能性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辽;略论中国古小说“母题”[J];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02期

2 何赳立;;“家园”母题下的多重隐喻——《今生今世的证据》主题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2期

3 万建中;避讳型故事中禁忌母题的文化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王立;中国文学中的主题与母题[J];浙江学刊;2000年04期

5 王晶红;辽宁“狐妻型”故事中的“人触犯禁忌”母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王立;虽受诱惑,义不容情——冯燕母题的深层亚文化伦理结构[J];阴山学刊;2002年02期

7 王立;;“比武斗智”母题与佛经故事[J];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03期

8 王立;冯燕母题的佛经文献考原——妇女观和侠义情爱观的一个跨文化个案[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何平;中国文学“还乡”母题原型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3期

10 王立;;“种植速长”母题的佛经故事渊源[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瑜;张政雨;;一地乡愁写诗情——品味《南方北方》中的“还乡”母题[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段友文;;南蛮盗宝型传说母题的文化阐释[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王立;;古代小说母题与佛经文学比较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4 王立;刘畅;;《水浒传》侠女复仇与佛经故事母题[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年

5 吴思敬;;《边界望乡》评点[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朱迪光;文学研究中母题概念的界定[N];文艺报;2005年

2 刘绪源;关于“母题”的一点说明[N];文艺报;2009年

3 郑永旺;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几个母题[N];文艺报;2003年

4 胡胜;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文化把握[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殷学国;中国诗学渔樵母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寒冰;元杂剧与佛教母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罗显勇;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建宪;论中国洪水故事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崔斯琴;蒙古族动物故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莉;清代文史中的乞丐报恩母题研究[D];大连大学;2015年

2 阿扎坦·依买尔(Azadem Imer);维吾尔族民间动物故事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3 杨琼艳;彝族“支嘎阿鲁”史诗诞生母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4 阿那尔·库尔曼坚;《先祖阔尔库特书》母题索引[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翟晓娜;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6 叶尔扎提·阿地里;《玛纳斯》与柯尔克孜英雄叙事诗的母题内涵及影响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7 澈甘;蒙古地区传播的猫戴佛珠吃鼠故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8 特日给乐;蒙古民间喇嘛故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9 何觉明;李福清关羽论著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10 黄佳丽;论20世纪30年代及前后时期“父爱型”母题的儿童文学[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5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85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