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
本文关键词: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 出处:《当代文坛》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迄今为止,以追求现代性思想艺术价值为最高目标的中国新诗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本文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段的重要诗人与诗歌群体的审美风格与创作特色的精要阐释与到位分析,对百年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准确、客观、富有学理性的宏观描述与艺术概括,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百年新诗的壮阔艺术画卷,在为我们充分展示百年新诗总体风貌与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为百年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有益的建议与思考。
[Abstract]:So far, in the pursuit of modern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value as the highest goal of China poetry has gone through hundreds of years of history. In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aesthetic style and artistic features through important poets and poetry groups of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etry century were accurate, objective, rich macro Science describing and summarizing art rational, launched a new century grand artistic picture for the reader, as we demonstrate in hundred year poetry overall style and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but also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entury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reasonable and beneficial.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因其语汇、体式、规范的不断丰富、完备与成熟而长期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一种君临一切般的荣耀,然而进入明清以来,它所享有的这种沉甸甸的荣耀却由于鲜有杰出创造者的持续加入,转而逐渐滑向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尴尬与窘困境地。在19世纪末叶,清醒地意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泉明;中国新诗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4期
2 ;中国新诗的八大传统[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3期
3 杨四平;当前中国新诗的状态及其走向[J];文艺评论;2004年06期
4 李怡;;传统:中国新诗问题的一个关键词——在台北“海峡两岸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杨克;;《二○○四———二○○五中国新诗年鉴》工作手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5期
6 李怡;;论中国新诗的“传统”[J];诗探索;2006年01期
7 诗讯;;中国新诗研究所举行建所20周年庆典[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涓;;中国新诗的诗意失落与寻找[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谭五昌;;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死亡想象的文化内涵[J];齐鲁学刊;2008年02期
10 张立群;;“国家的想象”与中国新诗的理想追求[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子诚;;诗与历史——对《中国新诗总系》的讨论(摘要)[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吴思敬;;仰望天空与俯视大地——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的一个侧面[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吴投文;;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张桃洲;;回望百年:忧患与希冀——“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5 李怡;;韩国东亚大学召开中国新诗“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6 张桃洲;;回望百年:忧思与希冀——“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7 崔勇;;新世纪,新诗歌——世纪初中国新诗走向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杨四平;;21世纪初中国新诗的知识谱系改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9 崔勇;;新世纪,新诗歌——世纪初中国新诗走向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10 周良沛;;辛笛其人其诗——《中国新诗库·辛笛卷》序言[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士达;中国新诗何去何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2 本报记者 邓凯 吴娜;1918—2000:看中国新诗怎样走来[N];光明日报;2013年
3 金莹;中国新诗:在曲折中前行[N];文学报;2007年
4 记者 舒晋瑜;《中国新诗总系》编者首次披露编选幕后[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章燕;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及其出路[N];文艺报;2013年
6 李长空;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N];文学报;2013年
7 吴思敬;刘福春和他的《中国新诗编年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古远清;对《中国新诗总系》的三点质疑[N];文学报;2011年
9 梁平;诗歌需勇担社会责任[N];文艺报;2006年
10 关海山;中国新诗太原论坛开坛[N];山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昌智;浙江新诗的历史演进与审美建构(1917~1949)[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立群;中国新诗与政治文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4 邓庆周;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学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卫涛;中国新诗观念和中国古诗观念的变异性关联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春香;论中国新诗政治性的彰显历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魏雪枫;中国新诗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1984-2014)[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黄颖;星群出版社及其《诗创造》、《中国新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彦龙;论欧化对第一个十年中国新诗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0年
5 孙莉;论中国新诗的语言艺术[D];延边大学;2003年
6 雷斌;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的语境渊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秀;中国新诗理论研究1927—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付奎;(“五四”-1958年)中国新诗民歌化现象[D];兰州大学;2007年
9 熊辉;20世纪中国新诗大众化运动考察[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劲松;中国新诗的人文价值与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1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9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