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香国色自相因,芳草美人原合并——燕梦卿形象文化渊源的互文性审视
本文关键词:国香国色自相因,芳草美人原合并——燕梦卿形象文化渊源的互文性审视 出处:《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互文性视角审视燕梦卿形象,可突破单一作品研究的时空局限,梳理《林兰香》与前代、同时乃至后世文本的联系,为其呈现找寻历史与现实的多重文化依据:文本层面以"兰"涵射其神情气貌,以"金谷"、"缇萦"寓其节孝美德,以"萧后"鉴其才女悲剧;文化层面追溯出天人哲学统摄下兰文化的流变脉络、家国一体与男女同构的思维理念;主体层面考虑到现实背景、文化历史影响下作者创作及读者接受的知性作用。在互文性视角的观照下,这一形象融合了对封建家族女性真实命运的关怀思考,纵深层次传统文化的累积归结以及明末清初横向语境下男性文人的自我反观。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Yan Mengqing ' s image can break through the space - time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single works , and comb the links between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meanings of the novels of the writer and the former generation and even the later generations . The cultural level traces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multi - cultural basis : the cultural level reflects the writer ' s creative and reader ' s cognitive fun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history .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国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41
【正文快照】: ·汪泽宁稼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章回小说《林兰香》受到关注以来,对燕梦卿形象的研究虽未若林黛玉、薛宝钗等经典人物一般浩如烟海,亦可称小有规模,涉及到命运悲剧、性别角色、思想归属、人格精神等诸多方面(2)。本文以互文性视角审视这一形象,突破单一作品研究的时空局限,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洪;;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J];文学与文化;2013年03期
2 李文静;;对《林兰香》中燕梦卿的精神分析学解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7期
3 夏习英;宁稼雨;;绿珠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蔡美云;《林兰香》与中国士人的“弃妇”情结[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2期
5 聂春艳;性别角色转换与文本深层内涵──解读《林兰香》[J];南开学报;1998年05期
6 吴存存;道学思想与燕梦卿悲剧——读《林兰香》随笔[J];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03期
7 陈洪;《林兰香》创作年代小考[J];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新华;;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史的生态还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2 张昊苏;;《红楼梦》书名异称考[J];文学与文化;2017年03期
3 汪泽;宁稼雨;;国香国色自相因,芳草美人原合并——燕梦卿形象文化渊源的互文性审视[J];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03期
4 杨玉英;;以“随缘”论《林兰香》对儒家理想的坚持[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5 张昊苏;;红学与“e考据”的“二重奏”——读黄一农《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J];文学与文化;2016年03期
6 宋华燕;;潇湘馆环境描写的“互文”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03期
7 王凌;;《红楼梦》脂评中的“互文”阐释策略[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年04期
8 许中荣;;从互文性看《聂小倩》的故事来源及其创作指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9 许中荣;;《红楼梦》“宝玉访画”情节的“互文”新解[J];临沂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10 许中荣;杨晓丽;;“一部《红楼》,作如是观”——“宝玉访画”情节的“互文”解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千里;;“女性同情”背后的“男性本位”——林语堂小说“双姝”模式透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聂春艳;性别角色转换与文本深层内涵──解读《林兰香》[J];南开学报;1998年05期
3 盛志梅;浅说《林兰香》之“梦”[J];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03期
4 介子平;《四美图》衣饰考[J];新闻出版交流;1997年02期
5 陈洪;《林兰香》创作年代小考[J];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明贵;;论燕梦卿之死的悲剧内涵[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何玉潇;;浅析燕梦卿的个性及婚姻悲剧[J];青年文学家;2009年09期
3 李文静;;对《林兰香》中燕梦卿的精神分析学解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7期
4 郭芳芳;;得于理而失于情——《林兰香》中燕梦卿的悲剧[J];青年文学家;2011年18期
5 范正群;;燕·梦·兰——《林兰香》“燕梦卿”姓名的三重寓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杨为宁;;燕梦卿与薛宝钗的形象比较[J];青春岁月;2011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玉华;女性的悲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3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0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