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古代文学叙事中庶民的司法想象看中国法律文化

发布时间:2018-01-10 16:45

  本文关键词:从古代文学叙事中庶民的司法想象看中国法律文化 出处:《理论与改革》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庶民 文学叙事 司法想象 法律文化


【摘要】:作为通俗文学的代表,传统小说戏剧以普通民众为传播和接受对象,反映庶民的法律观念和利益诉求。冤狱的渲染和昏官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他们对法律的信任危机。在具有独立传播场域的话语体系中,平民阶层从自己的价值理念出发,展开对整个司法体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用超现实的司法想象来弥补现行制度的缺憾,并获得道义的支持和正义的实现。在通俗文学的叙事框架中,庶民的法律想象不仅获得了"合法"的表达权利,而且也形成了针对制度设计的对抗力量。对这些文学文本的研究,有助于从"小传统"的角度深入把握中国法律文化。
[Abstract]: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popular literature, traditional novels and dramas take the ordinary people as 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bject, reflecting the common people's legal concept and interest demand, the exaggeration of the unjust prison and the shaping of the officials. It embodies their crisis of trust in the law. In the discourse system with independent communication field, the civilian class starts from their own values. At the same time, using surreal judicial imagination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system, and obtain moral suppor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justice. In the narrative framework of popular literature. The common people's legal imagination not only obtained the "legal" expression right, but also formed the antagonistic force against the system design. It is helpful to grasp Chinese legal culture from the angle of "small tradi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206.2;D909.2
【正文快照】: 10.13553/j.cnki.llygg.2017.02.022毫无疑问,话语虚构性或假定性是文学叙事(尤其是小说戏剧)的标志性特征。所以当学者们展开以文学文本为材料和依据的现实问题研究时,总要面对这样的困惑:“法律的文学叙事与法律的历史叙事乃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叙事样式,故而,利用文学文本检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峰;;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变迁和成文法律形成的社会基础[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2 陈灵海;;中国古代獬豸神判的观念构造(上)[J];学术月刊;2013年04期

3 康保成;;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与苏力先生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苏力;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杜文忠;神判与早期法的历史演进[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6 哈耶克,邓正来;正义:法律与权利[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一直试图说服自己,今日依然”——中国法律与文学研究20年[J];探索与争鸣;2017年03期

2 王晓骊;;从古代文学叙事中庶民的司法想象看中国法律文化[J];理论与改革;2017年02期

3 胡洪葵;;法律与文学视角下的《断案精华——大清拍案惊奇》文本解读及启示[J];德州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4 段东山;程方圆;宋楚楚;;ZG银行NC支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农经;2016年14期

5 张淑娟;;“无有力之反证”与“发现真相”——试析民国时期北京地方法院与最高法院的审判理念冲突[J];民国档案;2016年03期

6 吴雪华;;电子追踪科技下当事人隐私权保障研究——以美国判例法为参鉴[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年01期

7 张训;;刑法能力体系构建[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8 茆巍;;伤亡Vs病死:一个清代宝坻县首事人之死的证据学分析[J];证据科学;2015年05期

9 杨青贵;;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的价值目标、基本原则与制度框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10 桑本谦;;阅读苏力[J];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声敏;明代州县官司法渎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崔军;论司法裁判[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培鼎;吴光烈;尹显德;左世权;张林;文然;陈光轩;胡国富;王小灵;孙亚樵;侯莉;罗军;戴福森;江聪;陈显双;王有鹏;于采芑;莫洪贵;李昭和;刘瑛;彭朝蓉;陈振戈;曾忠懋;马家郁;李昊;黄家祥;;四川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群M50发掘简报[J];四川文物;2014年03期

2 李凭;;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3 霍志军;;獬豸形象的文化意蕴[J];文艺研究;2011年08期

4 唐锦琼;韩辉;徐明江;李峰;梁中合;;山东龙口市归城两周城址调查简报[J];考古;2011年03期

5 杨素侠;陶冉冉;;凉山彝族传统社会的神判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6 连宏;;满族传统神判制度的法文化分析[J];河北法学;2010年08期

7 周相卿;;台江县反排寨苗族习惯法中的神判制度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何桂兰;彭华;;法律文化视野下的獬豸造型[J];歌海;2009年05期

9 雒有仓;;论西周的盟誓制度[J];考古与文物;2007年02期

10 吉村苣子;刘振东;;中国墓葬中独角类镇墓兽的谱系[J];考古与文物;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文风;吕蕾;;网络文学的繁荣与文学新变——“网络与文学变局”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1期

2 陈德志;;影响与焦虑:文学叙事学与音乐叙事学的关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梁鸿鹰;;我们理应对文学的明天持乐观态度[J];黄河文学;2007年03期

4 张世文;;文学的良知[J];西藏文学;2002年05期

5 马生龙;图画叙事与文学叙事[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张世君;中西文学叙事概念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徐肖楠,施军;市场化年代的文学何以超越现实[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徐肖楠,施军;叙事秘密与传媒霓裳[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王岳川;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前沿探索——评“网络文学教授论丛”[J];云梦学刊;2005年02期

10 李晓宁;泛政治化文学叙事的文化检讨[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向荣;刘焰;;略论灾难文学的叙事策略及其意义[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崇选;;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叙事的两种缺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孙桂荣;;从“70后”到“80后”:“断裂”的青春表演?[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4 贺绍俊;雷达;;2008中国文坛回望[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5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李杰俊;冯雷;;创伤记忆的文学诊断 苦难经验的精神资源——“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文学如何书写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3.3)[C];2013年

7 杨中举;;灵韵自由的丧失和文学的蜕变——再论技术对文学的影响[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8 丁润生;;叩问人性的贵子街——为《风流贵子街》而序[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香;颠覆传统文学观 中国大自然文学勃兴[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李建军;理想主义与力量的文学[N];文艺报;2010年

3 李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想主义造就有力量的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赖大仁;“好文学”的两大品质[N];光明日报;2011年

5 马季;网络文学如何“升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6 李俊香;中西文学叙事精神的异同[N];文艺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树红霞;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N];福建日报;2014年

8 梁鸿鹰;我们应对文学的明天持乐观态度[N];文艺报;2006年

9 陈树义;文学应当塑造什么样的农民形象[N];山西日报;2009年

10 李建军;文学因何而伟大[N];文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婉卉;“学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D];武汉大学;2010年

2 金钢;俄罗斯文化与现代东北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宋红岭;能指的漂移—近三十年文学中的“身体”书写[D];上海大学;2008年

4 项静;遭遇“西方”-1980年代文学中“现代”故事的几种叙述方式[D];上海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日丹;文学叙事与人类心灵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8年

2 张婷;中西“诗史关系”论之比较[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甘红幸;十七年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赛瑞琪;文学叙事在民间信仰语境中的生成、变异与展演形态[D];复旦大学;2008年

5 高婷;网络时代的文学[D];兰州大学;2007年

6 汪智超;文学叙事中身体的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晔;文学的变局[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笑冰;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文学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徐凤;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文学叙事[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谷莹;建构“主动进取的自我”[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0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