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聊斋志异》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14 20:16

  本文关键词:《聊斋志异》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集美大学》 2014年

《聊斋志异》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张旋子  

【摘要】:《聊斋志异》一直享有短篇小说巅峰之作的荣誉。自其流传后,出现了一批模仿聊斋的作品,其影响远及现当代文学。其中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是受《聊斋志异》影响较大较深的作家之一。本文讨论《聊斋志异》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在绪论中,首先阐释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聊斋志异》在清代的仿作及其对现当代几位作家的影响概况,包括莫言。在《聊斋志异对莫言小说的影响》一章中,通过列举莫言小说中呈现的聊斋式元素,并着重分析《聊斋志异》对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酒国》及其相关短篇小说的影响。第三章详细分析《聊斋志异》影响莫言小说创作的原因,侧重在以下三点:一、地域相似:蒲氏故乡邻近莫言故乡。虽然他们所处时代不一样,但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下,,作品呈现了共同点;二、改变人生轨迹的创作欲望相似,蒲松龄在经历屡试不中、莫言在经历向西方学习之后,最终转向并坚持民间写作,;三、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通过对丑的着力渲染与刻画,表现出来的对丑的独特的解读,与莫言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极端审丑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四章则从继承与创新、民族特色、小说个性、读者群几方面分析莫言作品中的聊斋式元素所达到的效果。第五章则重点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关系,两者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涵,如何更好的推动当下文学的发展,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不失为一个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同书;孙犁与《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1993年Z2期

2 杨广敏;张学艳;;近三十年《聊斋志异》评点研究综述[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周英雄;酒国的虚实——试看莫言叙述的策略[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2期

4 刘勇;张弛;;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张新颖;;从短篇看莫言——“自由”叙述的精神、传统和生活世界[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1期

6 韩玺吾;;古典小说的发展路向及其对当代小说的影响[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杨广敏;孤愤心态与《聊斋志异》的创作[J];齐鲁学刊;1996年06期

8 王枝忠;聊斋东传二百年史述略(上)[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古耜;;现当代作家眼中的古典小说[J];小说评论;2008年04期

10 谈蓓芳;;中国古代文学对二十世纪文学的影响——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伏涤修;寓神学的自为于文学的自觉——蒲松龄《聊斋志异》神道观评判[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2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3 邵吉志;六十多年来蒲松龄俚曲研究概述[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4 蒋玉斌;;聊斋电视系列剧(旧版)的改编技法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5 岳巍;李绪兰;;试论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小说标题的俄译[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6 李杰;;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7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8 王剑萍;;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早期小说创作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9 朱振武;谢秀娟;;《聊斋志异》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三十年[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10 宋瑞彩;;论《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小说因素[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中的羽人与汉代的成仙思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利安·高利克;张林杰;;梁实秋与中国新人文主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白云霞;;精神分析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对现代初期文化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敬立;;唱歌一般的哭声,给旧我送葬——《伤逝》新解[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5 王淑华;何二元;;大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翻译文学”视角[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6 陈定家;;文艺批评情采论[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丽婷;《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芸;《聊斋志异》评点中的民俗内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褚斐青;论奥斯丁小说的日常生活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卫红;清初至清中叶文言冥婚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宁;叙事学视野下的《搜神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9 廖晓梅;现代性视野中的许地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晓云;论传统经典小说的儿童版图书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平;王士祯评点《聊斋志异》条目补证[J];蒲松龄研究;1999年04期

2 汪庆元,陈迪光;方评《聊斋志异》评语辑录[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3 汪庆元,陈光迪;方评《聊斋志异》评语辑录(续)[J];蒲松龄研究;2000年02期

4 张稔穰;;冯镇峦、但明伦等对《聊斋志异》思想内容的评点[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5 陈国学;;论冯镇峦的两段《聊斋志异》评论[J];蒲松龄研究;2007年02期

6 张稔穰;;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建树[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7 ;王芑孙《聊斋志异》批语汇辑[J];蒲松龄研究;1994年02期

8 陈洪;《聊斋》评论的双璧──冯镇峦、但明伦评点衡估[J];蒲松龄研究;1994年04期

9 赵伯陶;读《聊斋》札记──《聊斋》清人旧评刍议[J];蒲松龄研究;1995年01期

10 万隆;《聊斋志异》中王士祯评语条辨[J];蒲松龄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鸣;《聊斋志异》语言探微[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2 夏中权,李秋花;离经叛道 惊世骇俗——谈《聊斋志异·黄英》的反传统观念[J];名作欣赏;2000年05期

3 姜亚沙;试论蒲松龄半部手稿——《稿本聊斋志异》的价值[J];图书馆;2000年03期

4 文娟;《聊斋志异》的情爱观[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5 詹颂;浅谈《聊斋志异》中的梦境(续)[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6 汪庆元,陈迪光;方评《聊斋志异》评语辑录[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7 刘云汉;《聊斋志异》人物语言论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2期

8 迟丕贤,李志强;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婚姻道德观[J];蒲松龄研究;2000年02期

9 赵伯陶;读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10 吴九成;《聊斋志异》与宗教(三题)[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立;;《聊斋志异》中动物报恩故事的佛经文献溯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2 林润宣;;《聊斋志异》简论[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胡德香;曾婳颖;;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英译本[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张立环;;《聊斋志异·黄英》的文化内涵解读[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箭;[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著名历史学家 李文海;[N];光明日报;2013年

3 莹莹;[N];文艺报;2007年

4 李西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演讲人 马瑞芳;[N];光明日报;2013年

6 陈平原;[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通讯员 查树红 记者 王绍雄;[N];光明日报;2002年

8 程章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马瑞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平原;[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2 宋华伟;接受视野中的《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韩田鹿;书生的白日梦[D];河北大学;2005年

5 安载鹤;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冀运鲁;《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春艳;《聊斋志异》鬼小说文化内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景晓;《聊斋志异》中的奇幻现象[D];河南大学;2008年

3 王大鹏;《聊斋志异》与清初山东文化生态[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吴瑞涛;《聊斋志异》的评点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侯晓震;《聊斋志异》官吏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彦博;知己情结与性别平等的双重变奏——《聊斋志异》中“女性同性知己”型故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董佩娜;《聊斋志异》中的家庭伦理观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8 孟雪;《聊斋志异》与山东民俗[D];山东大学;2009年

9 岳上铧;《聊斋志异》中“知己”内涵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申瑞妮;《聊斋志异》“鬼报型”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聊斋志异》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0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