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的“平常化”叙事——以《受戒》《大淖记事》为例
本文关键词:论汪曾祺的“平常化”叙事——以《受戒》《大淖记事》为例 出处:《当代文坛》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受戒》 《大淖记事》 儒家思想 归有光 清淡
【摘要】:汪曾祺在其作品中着力用"平常话"塑造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人",其作品也被贴之以"淡然"、"平和"的标签,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在汪曾祺笔下以清新的风景画展开,其中《受戒》以及《大淖记事》是其中的典型之作。传统文化对其创作影响颇深,其中,儒家思想的浸染以及晚明归有光的清淡是汪曾祺得以如此"平常"的理论基石。
[Abstract]:Wang Zengqi tries with the "normal" in his works created in the daily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their works have also been posted by "cool", "and" label, the ordinary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in the fresh landscape painting under Wang Zengqi's pen, the < > and < Da Nao ordained Notepad > is one of the typical works. The deep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crea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and disseminated in late Ming Dynasty guiyouguang light is so Wang Zengqi to "ordinar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汪曾祺的作品主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扮演小人物角色”的“平常人”——平常人抱着平常心、行着平常事,通过汪曾祺的“平常话”,构建了一个市井气息十足的“平常”世界。生活中,人性的“健康美”是这个世界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受戒》中的明海、小英子以及《大淖记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曙红;《论汪曾祺的“随遇而安”》(硕士学位论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1期
2 陈军;谨严笃实 平和冲淡──评《汪曾祺传》[J];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12期
3 陈海英;人间至爱者——论汪曾祺[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4 黄忠来;杨迎平;;“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谈汪曾祺的语言观[J];写作;2002年05期
5 刘明;汪曾祺散文创作的民间性阐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陈其昌;汪曾祺[J];档案与建设;2003年05期
7 姜韬;汪曾祺梨园小说初探[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赵瑞洁;浅议汪曾祺作品的心理蕴涵性[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仕永波;汪曾祺的散文观探析[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10 汪修荣;;《人间草木》再现永远的汪曾祺[J];全国新书目;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季红真;;论汪曾祺人文精神的血脉源流——《汪曾祺论》第一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2 杨鼎川;;汪曾祺40年代两种不同调子的小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张新颖;;沈从文谈汪曾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4 夏元明;;一源三水:《桥》、《边城》、《受戒》比较略论[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超然 绥化学院教授、燕山大学兼职教授;汪曾祺“人间送小温”的文化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蔡瑛 编辑;汪曾祺: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杨红莉;汪曾祺“改写”的意义[N];文艺报;2004年
4 ;汪曾祺的本业[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虞金星;老舍与汪曾祺:一颜百年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陆建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N];文学报;2010年
7 阿真;性情中人汪曾祺[N];福建日报;2000年
8 汪修荣;永远的汪曾祺[N];光明日报;2005年
9 丁帆 翟业军;陆建华《汪曾祺的春夏秋冬》读札[N];文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楚楚 凌鹏 聂超 王鹏;于社会有益 于人心有补[N];扬州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文俊;汪曾祺短篇小说《徙》英译报告[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2 李婷;汪曾祺戏剧创作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岩;论汪曾祺散文的诗性建构[D];华侨大学;2016年
4 尤作勇;啜饮人间况味——论汪曾祺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慧;精神返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潘秀芹;沈从文、汪曾祺散文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燕;诗意·多元·和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23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2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