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气”的介入:中晚明歌教的缘起与呈现

发布时间:2018-02-01 23:27

  本文关键词: “气” 王阳明 歌法 歌教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因"气"的介入,中晚明文艺发展形势,从正统《诗》教趋向面对世俗教化之用的歌教。相对《诗》教而言,歌教集声、韵、调一体,通俗流畅,在演绎环节中感染力极强。严格来讲,该时段歌教的盛行,有当时代理学家、文艺人士关于"以气论道""以气论文""以气论乐"等理念的全面发挥,更有王阳明《九声四气歌法》为其谱写演绎之章法,又有罗汝芳、陈履祥等人后继传承。概言之,中晚明《诗》教向歌教的偏移,揭明两则事实:其一,传统诗学配合通俗文艺的发展,已呈现走下圣坛、趋向民间之形势;其二,"气"论思想侵浸诗乐之教自古有之,然中晚明阶段,新歌法、新歌教的诞生、兴盛,确为当时文化领域开拓一番新景象。
[Abstract]: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 Qi "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 i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werful in the deduction process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阳明文化与现代国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4@ZH054)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阳明心学与李延平思想关联研究”(项目编号:2016JD047)成果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章学诚《文史通义》中云:“文人情深于《诗》、《骚》,古今一也。”[1]又云:“或曰:‘若是三代以后’六艺惟《诗》教为至广也。敢问文章之用,莫盛于《诗》乎?曰:岂特三代以后为然哉?三代以前,《诗》教未尝不广也。”[2]由此见得《诗》教之传统延续至清,都是教化施展重要途径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克伟;王阳明先世及家世考实[J];浙江学刊;1991年03期

2 邓德生;;王阳明与贵州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3 赵平略;;王阳明的文学思想与创作[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邱椿;王阳明的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7年01期

5 吴雁南;;林则徐、姚莹的尊尚王阳明[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6 程维;;再见,王阳明[J];文学与人生;2010年12期

7 李众喜;;神童王阳明[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2年11期

8 沈善洪;钱明;;论王阳明早期思想性格的形成[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9 赵柏田;身若飘萍心如磐[J];东方艺术;1997年06期

10 姚明明;;王阳明诗歌中的禅学意蕴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念;明清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月杰;王阳明诗歌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朱海峰;王阳明诗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曾朝阳;王阳明散文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3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83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