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中的“异人”形象探究
本文关键词: 新世纪 长篇小说 异人形象 创作动因 出处:《渤海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中涌现出了比较多的“异人”形象,从整体来看这些“异人”形象大都以傻子、疯子、精灵等面貌出现;从精神层面来讲,他们有的是痴呆型秉异,有的是分裂型秉异,有的则表现为感知型秉异;就外在表现来讲,主要呈现出的则是生理的畸形或异相,亦或在常人身上不可能出现的特性,如不断延长的寿命或对死亡的预知等。与新世纪以前的长篇小说中的“异人”形象相比,作家们不再赋予“异人”较多的悲剧意味,反而赋予了他们一些常人没有的秉异之才,这些特殊的才能或品质往往能够让“异人”们在时代的浪潮中赢得他人的尊敬和认可,在见证时代沧桑变化的同时,自己也成为时代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的“异人”形象总体呈现出原生性、直觉性和寓言性的特征,原生性可以看做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大自然崇拜,直觉性是基于理性而言的,作家用“异人”的善良、朴质,敦厚等一系列美好的品质来凸显时代的浮躁和非理性,寓言性则主要体现在符号化的人物形象和作品自身包含的深刻寓意上,作家通过一系列富有寓意的主题、形象使得作品更富张力。新世纪以来,一些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异人”为切入点,进行文本创作,一方面因为“异人”可以转换叙事角度,叙述更方便,故事呈现的更完整,能够营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使作品更富阅读的趣味性,进一步展现作者的美学观念。另一方面,“异人”的书写也与作家的经验、素材累积、创作思想等密不可分。本文从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异人形象研究入手,分析异人形象的基本类型、审美特质以及作家的创作动因。
[Abstract]:In the novels of the new century, more and more "inhuman" images have emerged. On the whole, most of these "inhuman" images appear as idiots, lunatics, and elves. From a spiritual point of view, they have dementia types. Some are split, some are perceptual; on the outside, they are mainly physical deformities or anomalies, or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not be seen in normal peopl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nhumans" images in novels before the new century, writers no longer give "Inhumans" more tragic meanings, but rather give some of them talents that ordinary people do not have. These special talents or qualities often enable the "Inhumans" to win the respect and recognition of others in the tide of the times, while witnessing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times, He has become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times. The characters of "Inhumans" in novels since the new century have take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ality, intuition and fable, Originality can be seen as the worship of na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ntuition is based on reason. Dunhou and so on a series of beautiful qualities to highlight the era of impetuous and irrational, fabl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ymbolic character image and the work itself contains a profound moral, the writer through a series of meaningful themes, Since the new century, some writers have chosen "Inhuman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ext creation,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Inhumans" can change narrative angles, narr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stories are more complete. Can create a kind of strangeness effect, make the work more interesting to read, further show the author's aesthetic idea. On the other hand, the writing of "Inhumans" is also with the writer's experience, material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the inhuman person in the novel since the new century, and analyzes the basic type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riter's creative motivation of the inhuman image.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爱民,赵洁;解读迟子建小说中的感伤情绪[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西慧玲;温暖中的寒凉——’2003迟子建小说新作解析[J];当代文坛;2004年04期
3 管怀国;批评的“呓语”与“呓语”的批评——对傅修海批评迟子建的批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陈瑶;迟子建小说中的伤怀之美——以迟子建近期小说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5 朱美禄;天地不仁境遇中的苦涩慰藉——评迟子建小说《雪坝下的新娘》[J];名作欣赏;2005年21期
6 李博微;;迟子建小说美学特征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修宏梅;;伤怀之美——论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寿凤玲;;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三个世界[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9 汪树东;;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10 刘秀兰;;迟子建《逝川》的内蕴解读[J];文学教育(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薇;;云上的风景——简评迟子建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赵彦芳;;底层世界:贫乏与诗意——迟子建小说中的底层美学[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威;;一支苍凉的古歌——评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力 崔修建 宋扬 连秀丽 金哲;迟子建创作研究专辑[N];文艺报;2009年
2 王艳荣;迟子建中篇小说简论[N];文艺报;2008年
3 张学昕;文学的力量[N];文学报;2010年
4 董雨阳 本报记者 陈渌;从他乡到故乡 迟子建永远温情的文学世界[N];黑龙江日报;2013年
5 施战军;一个逆行的精灵[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卿;小人物的故事,普通人的坚韧[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7 白冰 龚保华;以史为钉 挂我的小说[N];吉林日报;2001年
8 陈思;温情是穿透灾难的力量[N];文艺报;2010年
9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于文夫;追挽消逝中的灵韵 发掘裂隙间的诗光[N];光明日报;2013年
10 上海大学 刘秋韵;精神故园的拷问与探寻[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丛琳;生命向着诗性敞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鹿艳红;论迟子建的游牧心态[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牛慧敏;迟子建小说语言的修辞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丹;迟子建作品中的死亡世界及其超越之路[D];吉林大学;2006年
4 于敏;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D];兰州大学;2006年
5 涂春凤;“伤怀之美”:迟子建小说风格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郭娜;论迟子建作品中的“家园寻觅”[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倩;论迟子建小说的泛神意识及灵性化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魏春秀;迟子建小说中的“傻子”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区燕芳;论迟子建创作中的死亡书写[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10 赵莹;论迟子建小说的陌生化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7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0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