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感觉体验性话语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02-13 20:34

  本文关键词: 文心雕龙 感觉体验 话语建构 出处:《中州学刊》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植于深广的诗性文化,中国文论喜欢用五官的日常体验去比拟文学,从而延生出大量的富于感官体验的直觉性文论范畴和概念。以《文心雕龙》"视、听、味、佩"说为代表的感觉性文论话语,大量运用于从文学创作到阅读欣赏的一系列过程的描述,从而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决定其文论思维特征的体验性。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中国文论,从范畴概念、话语方式到思维方式,都具有的感觉体验性,建构起一套富于民族特色的感觉体验性的文论话语。这套感觉性的文论话语对于后世文论产生深远影响。
[Abstract]:Rooted in the profound poetic culture, literary theory Chinese love facial features with daily experience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us producing a full sensory experience. The intuitive literary theory category and concept. In ">", listen to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taste, Pelosi sai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eeling of the discourse of literary theory, the large amount used from literature creation to reading a series of appreciating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ence to determine the paper from the most basic sense of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t mature stage < >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a and literary theory, from the concept, mode of discourse to the way of thinking, has the feeling of experience, construct a a rich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y experience of literary discourse. This feeling of literary discourse on the later literary theor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评论研究中心;"江西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创新团队";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关键词视野下《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成熟期的话语建构研究”(17BZW004)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翼;中国文论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葛辉;;中国文论输出的障碍和对策[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00期

3 王辽南,荣炯;世界性 创造性——21世纪中国文论的二个着力点[J];学术研究;2000年11期

4 赖大仁;20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1年05期

5 王辽南;世界性·创造性——关于21世纪中国文论建设的两个着力点[J];文艺评论;2001年02期

6 马建辉;中国文论语境中的“反映”概念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4期

7 范国英;身体隐喻与中国文论的存在形态[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8 曹顺庆;《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序[J];当代文坛;2005年02期

9 李建中;;中国文论:说什么与怎么说[J];长江学术;2006年01期

10 项念东;;近年“中国文论”研究的两个思虑方向与文论教学[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古风;;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历史与现状[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代迅;;百年回眸:世界文论格局中的中国文论抉择[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3 曹顺庆;;唯科学主义与中国文论的失语[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刘华初 王广;回归本体阐释 重建中国文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记者胡言午;中西交流共促文论互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李小贝;新世纪十年文论扫描[N];文艺报;2011年

4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后五四时代”的中国文论:阅读、修行与境界[N];文汇报;2014年

5 丁国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球交往”中我国文论的生存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夫生;现代中国文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1919~1949)[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锐;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得与失[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倪书华;中国文论文本的跨文化阐释[D];汕头大学;2005年

3 黎亮;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09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09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