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空间中对话——评《香港文化众声道》
本文关键词: 香港文化 香港文学 声道 文化机构 中央情报局 口述历史 文学刊物 中国学生 三联书店 曹聚仁 出处:《现代中文学刊》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香港文化众声道》卢玮銮熊志琴编著三联书店(香港)印行第1册2014年7月初版第2册2017年1月初版前言回顾香港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发觉,由1950年代开始慢慢形成了今天的独特风格。此中原因,文化刊物的出现和影响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左右派文化机构在50年代开始透过文学刊物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手
[Abstract]:Lu Weiluan Xiong Zhiqin, author of Sanlian Bookstore (Hong Kong), Volume 1, Volume 2 of the early July edition of 2014, Volume 2 of the preface of the edition of early January 2017,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we find that. Since the 1950s, the unique style of today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Among the reasons, the emergence and influence of cultural publication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50s, the left and right cultural institutions began to use literary publications as the hands of ideological struggle.
【作者单位】: 香港岭南大学社区学院;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力;关于香港文化[J];天涯;1999年02期
2 刘登翰;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关于香港文学的“本土性”及其相关话题[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3期
3 杨匡汉;学术语境中的香港文学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2期
4 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20年[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5 古远清;为重构香港文学多元化生态的努力和收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二十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陶德宗;评世纪之交的香港文学[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钱虹;香港文学:由“弃婴”到“公主”——1979—2000年香港文学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计红芳;内地香港文学研究之我见[J];当代文坛;2005年04期
10 白杨;;淡出历史的“香港意识”——世纪之交香港文学的主题与叙事策略[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2 杨匡汉;;香港十年之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3 曹惠民;;走向前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何晶;;知识分子如何介入公众媒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文豪;也斯 香港文学的形塑人[N];文汇报;2013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香港文学:在边缘地带艰难行走[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香港文学强调人文关怀”[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申海 书评人;昆杂是美的[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邹广胜;香港文化的悲与喜[N];光明日报;2013年
6 葛亮;香港文学的“怀旧性”[N];文艺报;2013年
7 白舒荣;香港文学郁郁葱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N];文艺报;2007年
9 杨匡汉;香港十年之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石剑峰;也斯谈香港文学往事[N];东方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杨;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清秀;香港文学:一种城市文学形态[D];兰州大学;2012年
3 计红芳;跨界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原;透视新世纪《香港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鹏;黄灿然的香港书写[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靓;从1950年代香港青年报刊看香港文学本土化进程[D];山东大学;2013年
4 孙利华;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D];苏州大学;2011年
5 白娟;香港都市生态的观察与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耿晖;边界与想象[D];暨南大学;2002年
7 王天益;从有界到无疆[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9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0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