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也许闻一多课件_《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6 15:35

  本文关键词:论闻一多的唐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

论闻一多的唐诗研究

尤丽洵  

【摘要】: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内容广泛,包括《诗经》、《楚辞》、《庄子》、上古神话以及唐代诗歌等。对于这些古代文化遗产,闻一多均做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尤其是他的唐诗研究,开启了他庞大的古代文学的研究计划,为后世唐诗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观点和资料,有力地推动了唐诗研究的发展与完善。本论文将从闻一多唐诗文献研究、唐诗理论研究、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闻一多对唐诗研究所作的贡献。 闻一多的唐诗文献研究,先从考证史料、校正文字、诠释词义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继承了清代朴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他的唐诗文献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的思路和特色。他对于《全唐诗》的考据具有开创意义,做到了考据翔实、校勘严谨。同时,在考证唐代诗人生平事迹时,采用了“以诗证事”的方法,做到了“以事为经”,“以诗为纬”,“详于事而略于诗”,为唐诗文献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闻一多的唐诗理论研究,善于从文学艺术源流的发展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文学进化论的观点论述了唐诗发展的特点,见解独到。他认为影响初唐诗风的因素主要有文学的学术化、宫体诗的自赎和诗歌声律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初唐、盛唐、中唐诗歌流派的分类有自己的标准和特色;强调“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诗唐”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意义。 闻一多的唐代诗人及作品的专题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研究展示出诗人创作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及文化氛围的密切联系,他从作家的人格切入,分析其诗化人格和诗歌风格,认为诗歌风格是诗人人格的体现,风格就是人。本论文主要涉及了闻一多对王绩、陈子昂、四杰、孟浩然、杜甫、贾岛的专题研究。他善于把诗人置于社会思潮、政治变革、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中,考察诗人的人格和诗歌的风格,最终把诗人归于文学史的发展中,分析探讨其地位和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意义。 闻一多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唐诗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研究实绩的学者,在唐诗文献研究、唐诗理论研究、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唐诗研究比前代学者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因此,对于闻一多的唐诗研究,学术界应该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并学习他严于治学、精于治学的精神,继承他突破传统、突破时代的创新精神,把唐诗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目录7-8
  • 引言8-10
  • 一、闻一多生平及学术研究简介10-13
  • (一) 生平事迹简介10
  • (二) 学术研究简介10-11
  • (三) 唐诗研究成果11-13
  • 二、闻一多关于唐诗文献的研究13-18
  • (一) 考据翔实,校勘严谨13-16
  • (二) “以诗证事”,,考证唐诗人生平事迹16-18
  • 三、闻一多关于唐诗理论的研究18-24
  • (一) 影响初唐诗风的因素18-20
  • (二) 初盛中唐的诗歌流派20-22
  • (三) “诗唐”论22-24
  • 四、闻一多关于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研究24-34
  • (一) 王绩研究24-25
  • (二) 四杰研究25-26
  • (三) 陈子昂研究26-28
  • (四) 孟浩然研究28-30
  • (五) 杜甫研究30-32
  • (六) 贾岛研究32-34
  • 五、关于闻一多唐诗研究的评价34-37
  • (一) 意义与价值34-35
  • (二) 问题与局限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李佩;傅庚生先生与唐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姚文晗;闻一多“大循环”文学史观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凤玲,赵睿才;治杜的结果: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杜甫研究(二)[J];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04期

    2 杨天保;闻一多整理古籍的真善美标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赵晓岚;孟郊与贾岛:寒士诗人两种迥然不同的范式——试论闻一多的中唐诗坛研究及其学术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赵晓岚;宇宙·历史·人生——对闻一多论陈子昂的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5 阎琦,刘欢;说闻一多“诗唐”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陶敏;闻一多与唐诗文献研究——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赵治中;闻一多先生孟浩然研究述评[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赵晓岚;初唐诗的“一”与“多”——评闻一多论“类书与诗”及王绩诗[J];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项晓静;;刘仁轨研究三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徐礼节;;论张王乐府寓“变”于“复”的艺术追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6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10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晴晴;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帮义,余恕诚;1949-1980年唐代文学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马奔腾;闻一多的《庄子》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郑守江;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论闻一多的神话研究[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4 胡可先;唐以后杜甫研究的热点问题[J];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03期

    5 宋曦业;永生的鼓手——闻一多与中国传统文化[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莫砺锋;;怎样读杜甫诗[J];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05期

    7 王辉斌,王莉娟;杜甫研究五十年[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杜佳;;对弗莱《批评的解剖》文学循环观的探源[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杨天保;论闻一多先生关于古籍整理“三项课题”的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徐知免;;闻一多讲授的《中国文学史》[J];读书;198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华;;论闻一多的中国文化史研究[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2 赵慧;;闻一多关于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与趋势的研究[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永延;复旦大学文学史传统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晴晴;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朱金发;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李巍巍;王嗣奭《杜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易安;;明人选唐三部曲——从《唐诗品汇》、《唐诗选》、《唐诗归》看明人的崇唐文化心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许总;唐诗研究的世纪回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林非;;未有收成的唐诗研究[J];中华散文;2000年03期

    4 张浩逊;闻一多的唐诗研究[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5期

    5 曲璋;唐诗研究界的又一盛事——写在王仲镛《唐诗纪事校笺》出版之后[J];文史杂志;1990年04期

    6 杨明;唐诗研究的硕果[J];文学遗产;1997年05期

    7 孙桂平;;传统学术视野中的“唐人选唐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张忠纲;以开放的思维和姿态迎接新世纪[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张起;唐诗研究新成果 著作体例新走向——评张天健先生《唐诗答疑录》[J];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04期

    10 隋秀玲;;论李颀诗的辑录及其在明代的传播[J];求索;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琳;;唐诗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梁海燕;;新的收获,新的起点——评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朱易安;;明人李杜比较研究浅说[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4 王元明;;李白《蜀道难》新探[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5 詹福瑞;;二十世纪李白研究述略[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6 王元化;步霍;;“海外汉学丛书”四种[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7 张巍;;《张祜诗集校注》(修订本)述评[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8 刘殿祥;;“杀蠹的芸香”:闻一多国学研究的思想价值取向——闻一多国学研究经典的当代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宁;[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晓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孙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管士光;[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方锡球;[N];光明日报;2006年

    6 马大勇;[N];人民日报;2007年

    7 吉立 新华社特稿;[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木斋;[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雪梅;[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边家珍;[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唐诗与原型[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艳红;唐诗丝绸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超;宇文所安唐诗研究及其诗学思想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葛红;宇文所安唐诗史方法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美玲;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D];上海大学;2010年

    7 王福栋;论唐代战争诗[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赵林涛;卢纶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10 孙春青;明代唐诗学[D];南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桂敏;学唐诗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娜婧;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征松;唐诗中的瑞兽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武姗;唐诗中的武术文化[D];河南大学;2013年

    5 周艳桃;唐诗头发描写之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尹廷银;试论柳晟俊的唐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诗媛;唐诗模糊修辞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蔡彦;宇文所安唐诗研究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尹青青;异域之眼[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璐;宇文所安的唐诗史书写方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闻一多的唐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4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e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