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诗论》与两汉诗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师范大学》 2007年
先秦儒家《诗论》与两汉诗教
梁大伟
【摘要】: 上博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自公布以来,成为简帛研究的焦点。它的问世,不仅关系到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而且也关系到整个《诗经》学以及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为解决《诗经》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依据和研究空间,为《诗经》和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拓宽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也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予以更为深厚的根基和底蕴。 诗教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贯穿着中国古代整个文学的发展历程。诗教思想在我国上古时代就已经开始萌芽,《礼记·经解篇》将它提炼成一个重要的经学范畴,以“温柔敦厚”为核心原则,以中庸的哲学思想为核心思想,讲求委婉蕴藉,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犯而不校。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对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非常有利,因此“诗教”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重用。在早期诗乐舞共同体的孕育和西周礼乐文明的洗礼和丰富下,经历了孔、孟、荀大师之创造,到汉代“四家诗”尤其是《毛诗》的努力和贡献,使诗教从理论上得以真正的确立下来。而上博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出现,补正了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再到汉儒《诗》学的发展过程,向我们展示了早期的《诗》学风貌,使我们可以清晰地领略到《诗》学发展史上的这几个重要阶段的变异或继承的脉络,也理解了各家《诗》学见解之得失以及相互关系。 先秦至汉代诗教的发展对于后世诗教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整个诗教体统奠定了基础,之后魏晋、唐、宋、明、清都在此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创新,形成了色彩斑斓的不同风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7.22;K2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祁晶;高中经典诗歌教学探析[D];喀什师范学院;2012年
2 王成奇;《福乐智慧》诗学思想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信芳;孔子《诗论》与新世纪的学术走向——《诗论》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刘毓庆;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杨兴华;儒家诗教与“礼乐”传统[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慧;孔子的诗乐教育理论新探[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描摹艺术美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熊刚;;论《绿衣》、《葛生》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刘信芳;孔子《诗论》与新世纪的学术走向——《诗论》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马育良;儒门《诗》学中的“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王国良;郭蕾;;欧阳修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俞香云;;钟嵘“滋味”的美学内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方章东;侯惠勤;;文化整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何旺生;在“言志”与“摹仿”之间——兼与曹顺庆先生商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丹;《季庚子问於孔子》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承运;论苏轼的艺术哲学─—以文学散文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2 华金余;;“垃圾”还是经典:也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蕊;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文小宏;高中古代诗歌整体教学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文灿辉;;《福乐智慧》与《论语》道德教育思想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6 韦柳钰;;浅析课改后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张玉琼;;高中诗歌教学的坚守与创新[J];广东教育;2006年05期
8 李攀;;唐代成人教育教材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以儒家经典教材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朱中明;;《孔子诗论》的原创性诗学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孙晓娅;;关于文学经典和选经典[J];世纪论评;1998年Z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华琼;传统诗教的文化内涵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郁丹萍;《福乐智慧》与《论语》的主题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德宽,徐在国;《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释文补正[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李学勤;续释“寻”字[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啸龙;《何人斯》之本义与《孔子诗论》的评述[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刘冬颖;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风雅正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2期
3 傅道彬;《孔子诗论》与春秋时代的用诗风气[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4 刘冬颖;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再评价[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李开;论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人文精神[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廖群;“乐亡(毋)离情”:《孔子诗论》“歌言情”说[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7 侯敏,刘冬颖;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教”传统[J];学术交流;2002年04期
8 金前文;上博简《孔子诗论》所见“礼”的内涵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李开;上博楚竹简《孔子诗论》词语考释[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1期
10 吕绍纲,蔡先金;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J];东南文化;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麗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温克勤;;先秦儒家伦理精粹与中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李锐;;论先秦儒家人格思想与21世纪新人[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许学仁;;出土文献中先秦儒家德目考辨二则[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10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作璋;[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李岩;[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蓝有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翁向红 本文作者为中华书局市场部副主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晋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记者 曲志红;[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林;[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沈致金(中华书局副总经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孙海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顾晓光、张洁;[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4 王化平;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9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大伟;先秦儒家《诗论》与两汉诗教[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2 谢王彬;先秦儒家师道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袁尚伟;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三汝;先秦儒家德育智慧及其现代启示[D];暨南大学;2011年
5 文之峰;巴别塔的建造[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康华茹;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理想设计及其理论困境[D];郑州大学;2010年
7 王晓飞;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云云;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成相如;先秦儒家的命运观[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蒋龙祥;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诗论》与两汉诗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