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纯文学观念与文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28 01:21
本文选题:纯文学 切入点:文学观念 出处:《辽宁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新时期纯文学观念与文学实践”这一选题是对新时期纯文学的专题研究。其目的在于总结新时期纯文学观念的理论特质与文学实践过程,以开放的视野来理解纯文学,既正视新时期纯文学理论建构的局限,也希望能够维护它自身包含的理论价值,并激发起新的理论活力和推动纯文学创作、批评的发展。梳理新时期纯文学观念和多样化的纯文学创作形态是本文的重点,以此发掘新时期纯文学的特点,打开过于狭窄化的纯文学边界。首先,论文在第一章明确了选题动机、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重提纯文学是对文学家园的精神坚守,大众文化发达的时代依然需要弘扬纯文学的审美精神,对新时期纯文学观念和文学实践进行系统分析也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要求。论文主要采用历史文化学、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选题具有的理论建构意义和文学实践意义以及创新点,对新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并重点对新时期时间、纯文学概念、新时期纯文学文本进行了界定。其次,论文对新时期纯文学观念形成的理论资源进行梳理。在多重的理论资源中,论文选取了对新时期纯文学观念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美学是西方现代纯文学思想的源头,对它的吸收与转化对新时期的理论家和作家具有启迪意义。在文学理论视野中,英美新批评的代表韦勒克、沃伦的“文学内部研究”理论引起新时期文坛“向内转”的潮流,很多学者的历史追述中都提到了他们的文学观念对新时期学界的重要影响。以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作为传统代表,其丰富的理论表述对新时期纯文学观念的形成和作家的文学追求具有示范作用。鲁迅、周作人等人的纯文学观念同样对新时期纯文学观念的发展具有影响。对其他的理论资源,如语言学、叙事学理论则放在观念形态、文本分析的层面上加以阐释。再次,论文通过对近现代纯文学观念与新时期纯文学观念的比较,在纯文学领域认定、文学思潮取舍、理论体系建构三个层面,归纳二者的异同,其中也历时性地呈现了近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发展过程。明确提出新时期纯文学观念独特的理论特征: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人文性与审美性的共守、主体性与文学性的合奏。进一步总结出新时期纯文学观念的具体形态,即文学回到自身、有意味的文学形式、审美本性是文学的根本特性。在文学自身的框架下,将文学主体性、文学“向内转”理论,及“重写文学史”现象纳入其中。新时期纯文学对形式的探索始终富有意蕴。史铁生的纯文学表述、后朦胧诗人的语言观,以及新潮批评的流行、叙事学理论的兴起、先锋作家实践都使“形式”不断丰富。新时期的“美学热”为人性的自由找到了美学的出口,对文学审美本性的强调深化了新时期纯文学的观念表达。朦胧诗确立的“美学原则”、汪曾祺的写作及作家“重评”、学者有关审美本质的阐释都突出了纯文学的审美特征,也将审美与人性统一起来。第四,论文选取朦胧诗、后朦胧诗、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探索戏剧、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来梳理新时期纯文学的创作形态。以纯文学视角解读新时期作家文本,具有创新意义。在纯文学文本的选择上,多样化的创作形态恰恰表达了本文对纯文学的理解,认为除先锋小说具有明显的纯文学特征外,其实还有更多的文本统一在纯文学的视域下,明确提出上述文学实践都是纯文学文本,为思考纯文学的边界埋下伏笔。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时期的纯文学,论文还选取了一些作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的文本加以解读,希望提供新的视角来审视新时期纯文学。第五,论文通过梳理后新时期即90年代以来文学界对纯文学的不同看法,揭示纯文学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现实境遇。新时期的纯文学主要是追求文学的审美特征,90年代的纯文学主要是面对商业文化发声。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引起学界对纯文学的反思,继而使后新时期呈现出不同于新时期的纯文学观念。后新时期学界对纯文学的反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1993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对新时期纯文学观念的积极维护;二是新世纪由李陀的《漫说“纯文学”》一文引发的对纯文学的质疑;三是底层写作的兴起推动了关于纯文学的论争;四是对纯文学观念持坚定立场的学者提出文学性是文学灵魂的观念。这些关于纯文学的声音将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纯文学与文学性等问题提出来,引发了对纯文学的深入思考。论文的最后一章从理解纯文学的维度、纯文学到文学性、纯文学批评三个方面探讨纯文学理论的现实活力,以及如何来推动纯文学写作。从纯文学的纯粹性与相对性、纯文学介入现实的方式、当代的反本质思想和本质研究等方面探讨学界对纯文学质疑的原因。从纯文学到文学性的话语选择上反映了时代的文化变迁,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思想杂糅在一起,为纯文学的理论求解带来了难度,但也推动了理论的新生。回到纯文学的意义原点,文学性的概念内涵也许会变得清晰一些,两者之间存在着历史传统精神的延续。与文学观念发展和文学实践演绎联系紧密的纯文学批评在大众文化发展的时代,更应注重批评本身的文学性品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泽泉;;20世纪初“纯文学”观念的流变及其反思——以王国维、黄人、周氏兄弟为中心[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01期
2 张柠;;纯文学的优势在哪里?[J];文艺争鸣;2016年01期
3 旷新年;;文学观念的演变[J];文艺争鸣;2014年07期
4 吴玉杰;;经典性的内在构成与作品的艺术生命[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莫言;;讲故事的人——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演[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1期
6 夏中义;;青年马克思与中国第一次“美学热”——以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为人物表[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7 陈才训;;20世纪初“纯文学”观的确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刘再复;黄平;;回望八十年代——刘再复教授访谈录[J];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05期
9 李云雷;;新世纪文学中的“底层文学”论纲[J];文艺争鸣;2010年11期
10 吴义勤;;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J];南方文坛;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思和;;莫言的创作成就及其获奖的意义[N];文汇报;2012年
,本文编号:1674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67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