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谏、讽谏与风兴——论“风”义流转与赋学变迁
发布时间:2018-04-12 17:40
本文选题:风谏 + 讽谏 ; 参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司马迁论司马相如赋是以“风谏”立义。“风谏”主要是传达讯息,由读者“推显至隐”,与东周“赋诗言志”的传统以及汉代“铺陈其事以直言之”的“六义”之赋有相承和相似之处,而与后世所谓“不敢直言”“微言婉词”的“讽谏”内涵不相涉。从“风谏”到“讽谏”的变化,反映了汉代赋学批评从偏重劝谏的内容和目的到偏重其技巧和效果的变化。“风”在汉代有“风教”“风谏”“委婉”“风兴”等意义,而后世赋学批评中的“风”义也在这几个含义中辗转纠缠。风义的流转,反映了赋学观念的时代变迁。
[Abstract]:Si Maqian's theory of Sima Xiangru's Fu is to remonstrate with the wind.But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ironic admonition" of "not daring to speak directly" and "small euphemism".The change from "wind remonstrating" to "ironic remonstrance" reflects the change of Fu criticism in Han Dynasty from emphasizing the content and purpose of persuading and remonstrating to emphasizing its skill and effect.The meaning of "wind" in Han Dynasty has the meaning of "wind education", "wind admonition", "euphemism", "wind Xing", and so on.The circulation of wind and meaning reflects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of the concept of Fu study.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结;;20世纪赋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沈文凡;;唐代诗人的“赋学观”及“洛阳情结”阐论[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韩晖;;赋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读踪凡新著《汉赋研究史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敏俐;八百年赋学批评的历史寻绎[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记者 耿薇 实习生 冯硕;陕西省赋学学会成立[N];陕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福轩;清代赋论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盛晖;清代唐赋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万畅;清代庾信赋接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3 范增;魏晋南北朝赋学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耿国丽;刘勰赋学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宋秋霜;王修玉辞赋及《历朝赋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0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4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