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8 17:51

  本文选题:莫言小说 + 主体间性 ; 参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论文试图在现代哲学主体间性视界下对莫言的小说创作进行观照,并以巴赫金诗学的狂欢与对话理论为依托,阐述莫言小说内在精神与外在艺术上的特质,揭示其狂欢、对话语境中的悲悯精神、人文情怀以及美学价值。论文绪论部分对国内莫言研究文献作了综述,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意义,并对主体间性理论作简要的梳理。第一章简述了莫言小说的民间视角及广场狂欢性特征,阐述莫言笔下人物形象的二元同构性,并从“善与恶”、“高贵与卑贱”、“勇敢与怯懦”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归纳,指出这种二元同构性与巴赫金诗学话语中的狂欢双重性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第二章对莫言笔下的“苦难叙事”进行阐释,揭示“苦难叙事”在中国当代文学的书写意义,分析其苦难叙事的对话特色,认为莫言的苦难叙事中体现的反思、忏悔的主体间性精神与悲悯情怀,皆可从“灵与肉”、“轻与重”、“生与死”三个方面来展开言说。第三章,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莫言小说中的叙述情节、叙述语言、叙述手法等作具体分析,从“肉体形象”、狂欢化语言和“时空体”三个方面阐述其间所表现出的鲜明的狂欢化特征,而狂欢的世界是一个主体间性的自由平等世界。结语部分,对莫言小说的人物、叙事及其对话与狂欢的主体间性做一个总体的结论。
[Abstract]:The spirit of compassion, humanistic feelings and aesthetic value in the context of dialogue.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Mo Yan in China, expounds the research ideas and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and briefly combs the theory of intersubjectivity.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folk perspective and carnival characteristics of Mo Yan's novels, expounds the dual isomorphism of the characters in Mo Yan's works, and sums up them from three aspects: good and evil, nobility and inferiority, courage and cowardic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is dual isomorphism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arnival duality in Bakhtin's poetic discourse.The second chapter explains Mo Yan's "suffering narrative",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suffering narrative"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alyzes the dialogu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suffering narrative, and points out the reflection reflected in Mo Yan's suffering narrative.The intersubjectivity spirit and compassion of repentance can be described from three aspects: spirit and flesh, light and heavy, life and death.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narrative plot, narrative language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of Mo Yan's novels with Bakhtin's carnival theory.The carnival language and the "space-time body" show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arnival, and the world of carnival is a free and equal world between subjects.In the conclusion part, the author makes a general conclusion on the characters, narration and intersubjectivity of dialogue and carnival in Mo Yan's novels.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薄刚,王金城;从崇拜到亵渎:莫言小说的母性言说[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2 殷相印;莫言小说色彩词的超常运用谈片[J];修辞学习;2000年01期

3 张献荣;论莫言小说的感觉崇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周景雷;红色冲动与历史还原——对莫言小说的一次局部考察[J];当代文坛;2003年01期

5 黄睿;写到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读莫言小说《倒立》[J];名作欣赏;2003年07期

6 陈少萍;;奔涌在高密大地上的传奇生命——莫言小说中历史与生命的感觉化抒写[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6期

7 赵顺宏;;痛感的净化——莫言小说的一个侧面[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振雨;;莫言小说的怪诞美[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姬凤霞;;莫言小说语言变异审美[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自合;郑磊;;浅析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作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江南;;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金骆彬;;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翻译策略初探[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恩兵;;狂欢情结与民间品性双重建构下的文化叙事——莫言小说的文化品格[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武锐;鹿鸣昱;;莫言小说《蛙》在日本的译介优势[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单守庆;吃: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2 程惠哲;莫言小说的狂放语言与阳刚气质[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记者 夏茂盛;首部捷文版莫言小说出版发行[N];光明日报;2013年

4 李有亮;莫言小说的根性之美[N];解放日报;2012年

5 陈晓明;莫言小说的意义和艺术特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行超 整理;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N];文艺报;2012年

7 李晓晨;本报举办“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N];文艺报;2012年

8 孙廷友 刘明志 陈曦;品牌文化催生产业裂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丽;论莫言小说的怪诞表现形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覃婷;莫言小说创作的心理底蕴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凌;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书写[D];扬州大学;2007年

4 朱淑娟;浅谈莫言小说悲剧性的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玉;论莫言小说中的死亡书写[D];延安大学;2011年

6 颜培贺;莫言小说变异修辞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巴德玛;莫言小说在俄罗斯的传播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王晓琳;莫言小说《檀香刑》与清末重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9 王冬梅;莫言小说基本颜色词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10 何元媛;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策略嬗变[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9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69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