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弄堂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4 18:14

  本文选题:王安忆 + 作品 ; 参考:《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上海,集现代、时尚、摩登于一体的城市,在这里上演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放眼望去,许多作品都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安忆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一个丰富且独特的存在。谈及上海,离不开对建筑的考究——上海的弄堂建筑。弄堂建筑,是中国南方城市特有的建筑形式,从弄堂的布局中可以看出,弄堂里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体现出的弄堂精神。从王安忆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的精神源自弄堂,弄堂的真情实感只有女性可以传达。王安忆是弄堂生活持久的关注者,她通过对弄堂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弄堂的人物为载体,提取弄堂生活的精神要义,给我们展示了与都市相容的别样弄堂文化。王安忆以其在弄堂生活的独特经验及细致观察,将琐细与日常的家常生活融于人的情感中,给予弄堂最为真实的美感。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似乎只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两性在弄堂里是和谐共生的。上海弄堂的精神依托于都市文化的发展,她是精打细算又极有分寸的,上海弄堂的精神体现了弄堂生态的自然规律。论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王安忆作品的上海弄堂文化研究的相关背景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从上海弄堂文化的整体概观来阐述上海弄堂的环境、习俗、人物以及上海弄堂的精神。第三部分通过王安忆具体的作品来分析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弄堂,从王安忆的“弄堂”里走出的人物的真情实感,从而在弄堂的文化空间里找到自我的生存空间。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从上海弄堂文化的变迁谈及上海弄堂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的呈现方式,从而突出王安忆作品对弄堂文化独特的思考和艺术呈现。最后为结语,王安忆作品中的弄堂文化的展现虽然是最为日常的,但正是因为这种日常性,使弄堂文化成为我们可感可知可触可及的一种文化现象。王安忆作品的创作以女性人物为主体,城市背景又是融于女性生活的,从而突出上海弄堂的精神要义。
[Abstract]:Shanghai, a modern, stylish and modern city, is home to legend after legend. Looking ahead, many of the work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Shanghai. Wang Anyi has a special pos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world and is a rich and unique existence. Talking about Shanghai, can not do without the architectural study-Shanghai's lane building. Litang architecture is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in southern Chinese citie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layout of the lane hall that the life state and spirit of the people in the lane hall. From Wang Anyi's works, we can see that the spirit of Shanghai originates from the lane, the true feelings of the lane can only be conveyed by women. Wang Anyi is a long-lasting concern about the life of the lane. Through the delicate description of the life of the lane, she takes the characters of the lane as the carrier, extracts the spiritual meaning of the life of the lane, and shows us a different culture compatible with the city. Wang Anyi, with his unique experience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in lane life, merges trivia and daily household life into one's emotions and gives him the most true aesthetic feeling. The portrayal of female image in Wang Anyi's novels is dominated by women. Men seem to be just seasonings in life, and both sexes are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in the lane. The spirit of Shanghai lane hall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of Shanghai Lidang culture of Wang Anyi's works, the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expounds the environment, customs, characters and spirit of Shanghai lane hall from the overall overview of Shanghai lane culture. In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he concrete works of Wang Anyi,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hanghai lane in Wang Anyi's works, and the true feelings of the characters out of Wang Anyi's "lane hall", so as to find the living space of oneself in the cultural space of Wang Anyi. The fourth part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from the changes of Shanghai Lidang culture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t times and different works in Shanghai, so as to highlight Wang Anyi's unique thinking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of Litang culture. Finally, as a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display of lane culture in Wang Anyi's works is the most routin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daily nature that it has become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we can know and touch. Wang Anyi's work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female characters, and the urban background is integrated with women's life, thus highlighting the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Shanghai's lane hall.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丹;解读《富萍》,解读王安忆[J];当代文坛;2001年04期

2 李彩云;勇敢的追求 深沉的启迪——王安忆小说新作《富萍》欣赏[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朱青;王安忆笔下的“生长的疼痛”[J];当代文坛;2002年05期

4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5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论王安忆的小说哲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6 李雪梅;试论王安忆小说的独特人文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荒林;王安忆小说:自我的成长与孤独的承担[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爱荣;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阶段性[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宋文坛;游移·迷恋·徘徊——对王安忆90年代以来创作的一种解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5期

10 崔旭光;论王安忆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城乡视域[J];殷都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晓峰;;文学:个人心灵的景——王安忆的文学观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阿兵;;被平庸吞没的文学——从王安忆看“日常生活写作”的困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陈华积;;“米尼”们的“沉沦”——王安忆小说转型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王莉;;自然 朴素 平实——王安忆小说的审美风格及其形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郜元宝;全面接受王安忆意味着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臻青;王安忆在建构自己的一个梦[N];辽宁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写实空间下的无尽可能[N];辽宁日报;2007年

4 杨剑龙;精神的探究与艺术的追求[N];文艺报;2001年

5 王宏图;对现实的回应及其匮乏[N];文学报;2003年

6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王安忆《长恨歌》登上话剧舞台[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女性写作促进妇女理论建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8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胡燕春;当代海派女作家的美国“表情”[N];光明日报;2011年

9 台湾著名学者 陈信元;大陆名作家:两岸共同的文化偶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常态叙述中的精神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皮进;王安忆小说创作与外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向辉;守望·逃离·追寻[D];苏州大学;2009年

8 华霄颖;市民文化与都市想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于启宏;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远方;王安忆的乡土写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茜;王安忆的人文关怀[D];安徽大学;2004年

3 唐凤琴;漂泊与救赎—论王安忆[D];安徽大学;2011年

4 谷文静;总体性理论视野下的王安忆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清洁;论王安忆小说的电影改编[D];苏州大学;2015年

6 余海艳;“民族寓言”: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王安忆小说[D];温州大学;2015年

7 杨平平;论王安忆小说的温情书写[D];南昌大学;2015年

8 郜雪;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成长叙述[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9 牟文烨;论王安忆小说的影像化叙事[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张潇晖;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4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844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f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