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何其芳诗歌与晚唐诗风
发布时间:2018-05-06 15:43
本文选题:何其芳 + 晚唐诗风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何其芳(1912-1977)被称为“画梦诗人”,代表诗集为《汉园集》、《预言》。何其芳在当今诗坛一直散发炫目的光辉,在学术界更是探索研究的焦点,学者大多从其人生境遇、思想发展、文艺与政治、个人话语与主流话语、“何其芳现象”等方向进行研究,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于其不同时期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探索,甚至进行了创作分期的联系比较研究。何其芳作为一个撷晚唐古典韵味的之风又采西方现代性审美意蕴的现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中西合璧的镜花水月般亦真亦幻的诗意佳作,因此研究“画梦诗人”的审美品格与中国古典审美特性的联系成为了探讨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分为三章从追溯晚唐诗风的理论着手,再从感伤情调、诗性表达、意象化用的角度来探讨何其芳对晚唐诗歌的传承,最后从荒原色彩、影像蒙太奇以及现代结构的角度讲述对晚唐诗风的重释,从而解释其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第一章是是理论溯源“晚唐诗风”,首先阐释“晚唐诗风”的特点:晚唐诗人面临着衰落的辉煌,回首着逝去的灿烂,在选材方面,勇敢地拾起了对缺憾的吟唱,对遗憾的咏叹,圆满盈利不再是仅有的审美客体,主体将眼光投向悲剧美;在写法方面,诗人由外在的豪放不羁转为内在的收敛含蓄,将汩汩泉思融入到细腻的感受中,再借助审美物象将一闪而过的诗思固定,用精致的勾勒,细腻的刻画,呈现出五味杂陈的内在心境。其次介绍古代诗话中的晚唐诗观。最后介绍现代诗人学者对于“晚唐诗热”的评价和论述以及现代诗派对于晚唐诗歌的借鉴。第二章是分析何其芳诗歌对于“晚唐诗风”的接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感伤情调的渗透。分别从忧伤的女性气质、悲伤的现世思考、寂寞的自我私语的角度来阐述何其芳诗歌中感伤的私语与晚唐诗歌的联系。二是唯美的诗性表达。分别从温润含蓄的叙说、清丽工整的形式、绮艳幽微的诗境的角度来探讨何其芳的抒情诗中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对于晚唐诗歌的借鉴。三是意象的传统影响。分别从孤独残缺的意象形态、镜花水月的朦胧美、意象色彩的冷色调的角度来描述何其芳的意象对于晚唐诗歌意象的借鉴和运用。第三章是找寻何其芳诗歌对于“晚唐诗风”的重释。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荒原色彩的表现。分别从荒原意象的呈现、荒原世界的陌生化、荒原意识的智性思考的角度,来探讨诗人受到艾略特的影响在后期形成的荒原意识,开始从晚唐的自怨自艾中跳脱出来,诗歌从感性向理性过渡。二是视觉影像的蒙太奇。分别从图像叙述的意识流、镜头冲突中的视觉冲击、抒情蒙太奇的波动性角度表明诗人受到现代诗歌写法的影响,诗歌在融合中西中含蓄隽永。三是诗歌结构的现代性。分别从对话结构的镜像、抒写的叙事化倾向、诗歌格律的现代节奏三个角度来展现诗歌的现代性。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其诗歌描写技巧和深层内涵的两个方面,他在诗歌中呈现的对历史现实的追问、现代心灵的探索、未来发展的期盼,都是何其芳打破传统自我精神世界的壁垒融入到现代性视野的重释过程。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esthetic character and the artistic style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 In the first chapter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poet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are faced with the glorious future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
In the second chapter ,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out what Qifang ' s poems are influenced by modern poetry . 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find out what Qifang ' s poems are influenced by modern poetry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乃斌;超越时空的心灵契合——论何其芳与李商隐的创作因缘[J];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亚平;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7年
2 王胜明;唐宋晚唐体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学敏;花间词情绪记忆的美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钰哲;20世纪30年代晚唐诗热的“现代性”新论[D];西南大学;2013年
3 梁玉刚;晚唐白体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晨晨;卞之琳智性诗歌与宋诗理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密;孤独的“画梦”诗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徐鲲;浊世的哀音 无尽的回味[D];扬州大学;2009年
7 高欣荣;何其芳早期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云;何其芳的新诗理论初探[D];苏州大学;2006年
9 张士喜;论何其芳诗歌的意象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进;何其芳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52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85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