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与旧传统及新传统的和解——论毕飞宇小说写作的文体自觉与乡土意识

发布时间:2018-05-26 18:20

  本文选题:文体指向特征的叙述 + 文体自觉 ; 参考:《文学评论》2017年05期


【摘要】:毕飞宇的文学创作,既继承了旧传统,也发扬了新传统(1)。注重人物书写,使毕飞宇避免了同质化现代主义写法,同时,为毕飞宇返身本土文明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写作路径。把性格放在情节诸叙述要素之前,是对"指向特征"之叙述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在借鉴古典资源的同时,毕飞宇对现代新传统有所续接,尤其是在乡土文学的写作中,毕飞宇延续鲁迅的"故乡"寓言,考察人与身份、祖宗的关系,并由此探究中国现代化的悖论。尽管毕飞宇受过马尔克斯等作家的影响,但让他具备独特性的思想资源,仍然是来自中国的传统与经验。
[Abstract]:Bi Feiyu's literary creation not only inherited the old tradition, but also carried forward the new tradition.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writing of characters, Bi Feiyu avoids the homogenization of modernism,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a practical writing path for Bi Feiyu to return to his native civilization. Putting character before the narrative elements of plo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rrative tradition. While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classical resources, Bi Feiyu continues the modern new tradition, especially in the writing of the local literature, he continues Lu Xun's fable of "hometown" and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identity and ancestors. And thus explore the paradox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lthough Bi Feiyu has been influenced by writers such as Marquez, his unique ideological resources still come from Chinese tradition and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义勤;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毕飞宇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6期

2 ;毕飞宇:忌讳[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6期

3 钟琴;“鬼”的纠缠与挣脱的可能——毕飞宇“玉米”系列的解读[J];当代文坛;2003年03期

4 洪治纲;谈毕飞宇的小说[J];南方文坛;2004年04期

5 汪政;“热闹”的毕飞宇[J];南方文坛;2004年04期

6 张萍;同赴歧途荒芜人生路——浅析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青衣”、“玉米”[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陈九;忘记毕飞宇[J];文学自由谈;2005年06期

8 黄毓璜;;感受毕飞宇[J];文艺评论;2007年02期

9 田祝;;城乡互望中的家园追寻之旅——论毕飞宇的现实题材小说[J];电影文学;2008年20期

10 贺绍俊;;盲人形象的正常性及其意义——读毕飞宇的《推拿》[J];文艺争鸣;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汪沛;;在权力与欲望的祭坛上——毕飞宇中篇小说《玉米》、《玉秀》之解读[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姜广平;;逸出主题域的唯美叙事——以毕飞宇为例谈小说无意义叙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岳巍;毕飞宇说《推拿》:我们一起走进没有光的世界[N];华夏时报;2008年

2 胡玉萍;毕飞宇:与小说中人物心贴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雅莲;毕飞宇:没有光也要好好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毕飞宇:写《推拿》是为写“尊严”[N];文学报;2011年

5 汪政;毕飞宇的成长叙事[N];文艺报;2013年

6 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 丁锋;毕飞宇的教育哲学[N];江苏教育报;2014年

7 ;小说“大家”毕飞宇[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舒晋瑜;毕飞宇:《平原》是一个完美的旅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毕飞宇:最重要的事情是孩子必须有时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书评人 宋强;毕飞宇眼中的盲人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必强;60年代:童年记忆与毕飞宇[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2 宫s钌,

本文编号:193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3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