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王安石碑志文的“史汉之法”与“史汉风神”——以欧阳修碑志文为比照

发布时间:2018-05-29 19:53

  本文选题:王安石 + 欧阳修 ; 参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欧阳修碑志文多用"史汉之法",王安石碑志文却与叙事手法复杂、笔端饱含情感的"史汉之法"保持了一定距离。王安石的心力所注,往往不在叙事的精彩,而在于议论的精警。欧阳修碑志和"史汉风神"相通之处在于,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手法,凸显要描写的这位墓主;而王安石的方式则是通过议论,将主人公的形象提炼、深化,他并不满足于对主人公这一个人的显扬,而在于发掘他背后这一类人物的共性,继而弘扬这类人物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这正是王安石碑志不同于"史汉之法"和"史汉风神"的特殊性所在。
[Abstract]:Ouyang Xiu's stele and inscription mostly use "Shihan's method", but Wang Anshi's stele and inscription keep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Shihan's method", which is full of emotion and complex narrative technique. Wang Anshi's attention, often not the wonderful narration, but the careful warning of the argument. What Ouyang Xiu's inscriptions have in common with the "Shihan Wind Spirit" is that they highlight the tomb owner in various ways and means, while Wang Anshi's way is to refine and deepen the hero's image through discussion. He is not content to show the protagonist, but to discover the common character behind him, and then to carry forward the moral ideas and values of this kind of characters. This is exactly the particularity of Wang Anshi table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law of Shihan and the spirit of Shiha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国学院;
【分类号】:I20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宁;;叙事与“六一风神”——由茅坤“风神”观切入[J];文学遗产;2011年02期

2 吉文斌;;欧、王碑志文比较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黄一权;“六一风神”称谓的来源及其阐释[J];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04期

4 洪本健;略论“六一风神”[J];文学遗产;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涛;;《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思想探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国光;;古文批评的“神”论——茅坤《史记钞》初探[J];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2 洪本健;略论“六一风神”[J];文学遗产;1996年01期

3 张大同;;论司马迁文化思想的特点[J];东岳论丛;1988年02期

4 魏耕原 ,张新科;司马迁思想组合结构论——兼与袁伯诚同志商榷司马迁漫游之目的和意义[J];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5 韩兆琦;司马迁的审美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文斌;;欧、王碑志文比较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贵银;;庾信碑志文浅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平;;叶适碑志文拓新之功榷论[J];求索;2010年09期

4 徐海容;;唐代碑志文商品化倾向与文体嬗变[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5 章明寿;;古代碑志文的延续与发展[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陈晓芬;论欧阳修碑志文的文学意义[J];楚雄师专学报;1992年02期

7 刘春霞;;叶适碑志文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岳振国;;元代维吾尔族文学家马祖常的碑志文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刘涛;;论南朝碑志文的嬗变与撰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长顺;;墓碑志文学性及其在唐代的嬗变论略——以陕西新出土墓碑志文为重点的考察[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付姝;归有光碑志文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2 李隆海;韩愈碑志文与王安石碑志文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娟;庾信碑志文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赵征;苏轼的碑志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绚蓓;中国古代碑志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杜丽萍;韩愈欧阳修碑志文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若;韩愈碑志文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靳月静;柳宗元碑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乔芳;元好问碑志文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2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52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