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语言特色摭谈
本文选题:林黛玉 + 贾宝玉 ; 参考:《语文建设》2017年11期
【摘要】:正《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及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为线索,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以及各种社会黑暗现象。小说文笔优美,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在语言方面具有独特之处,深受读者的喜爱。一、个性化的语言《红楼梦》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每个形象都十分鲜活,独具特色。小说中没有任
[Abstract]:"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works in China. With the rise and fall of Jia, Shi, Wang, Xue and Lin Daiyu and Jia Baoyu's love, the novels deeply reveal the decay of feudal system and various social dark phenomena. The novel is beautiful in writing, moving in plot, unique in language and popular with readers. First, the individualized languag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olds more than 400 characters, each of which is very vivid and unique. No one in the novel
【作者单位】: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207.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清凤;林黛玉悲剧的艺术魅力——兼评林黛玉的女性意识[J];云梦学刊;2005年02期
2 郑泽红;;悲剧诗人林黛玉[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3 龙双;王欣;;林黛玉的人格初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4 王怀义;;林黛玉阅读现象研究[J];红楼梦学刊;2010年03期
5 刘满;;不一样的林黛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6 袁丽萍;;漫话李煜与林黛玉的真[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7 王海平;;试谈林黛玉的性格、处境和命运[J];唐都学刊;1991年04期
8 陈琼光;;水做的女儿——林黛玉形象浅析[J];广西师院学报;1992年01期
9 李刚;林黛玉的幽默[J];现代交际;1995年11期
10 魏红霞;;命运注定是悲剧的林黛玉[J];文教资料;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永康;;美,寓于运动之中——林黛玉性格世界透视[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肖君和;;试论黛玉悲剧的成因——兼论林黛玉悲剧构成的心理内涵[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3 李兢兢;;论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意蕴[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曲沐;;林黛玉教写作的启示[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薛静;;林黛玉形象性格特点及其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作用[A];红楼纵横谈——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十二分会场暨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建光;;林黛玉进贾府中“忙”字的妙用[A];中国名校卷(内蒙古卷)[C];2013年
7 周明明;;从人物交代到情节构思——谈《林黛玉进贾府》的艺术设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8 何文刚;;《红楼梦》中的桃源梦——林黛玉诗之探索[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9 李鸿渊;;论林黛玉的丫鬟紫鹃与雪雁[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10 陈志龙;;彻头彻尾的封建卫道士-曹雪芹(之三、四)[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丘县醒民高中 王玲;浅谈林黛玉艺术形象的美[N];学知报;2011年
2 张爱霞;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必然性[N];山西党校报;2009年
3 王仲生;给生命以坚忍[N];西安日报;2003年
4 王蒙;一个人很难做到很纯粹的境界[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央视品牌顾问、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 李光斗;成功离不开高情商[N];华夏时报;2010年
6 杨晓芳;《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趣谈《红楼梦》海外传播[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张雨生;竹入诗文的人格化[N];解放军报;2008年
8 沈敏特;回望百年的历史焦虑[N];文汇报;2011年
9 邓牛顿;谁“吓了我一跳好的”?[N];文学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翁惠娟;章必功“红楼趣谈”成学术甜品[N];深圳特区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伟;林黛玉形象阐释史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2 吴林;林黛玉与植物意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国盛;从《红楼梦》人物(林黛玉)的角度探寻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新途径[D];西安美术学院;2015年
4 杨真真;林黛玉与桃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彭小南;《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刻画的认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洁;潇湘馆与林黛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甘艳;近五十年来钗黛形象研究及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83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8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