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哲学意识的诗性阐说及诗兴精神
本文选题:古典文学 + 哲学意识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摘要】:古典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既是艺术美的载体,又是哲学意识的诗性阐说。它们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儒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张势、佛禅观照世界的圆融与哲思、道家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滋养以及"兴于诗"的"诗兴"精神,呈现了一种理性精神空间,折射了一种充满自由的诗意人生境界。
[Abstract]:The excellent works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are not only the carrier of artistic beauty, but also the poetic explanation of philosophical consciousness. They contain the philosophical view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the positive spirit of Confucianism, the mellowness and philosophic thinking of Buddhism and Zen, the constant spiritual nourishment of Taoist culture and the spirit of "rising in poetry". It presents a rational spiritual space and reflects a poetic realm of life full of freedom.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9BWX006)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中明;姚鼐追求自我的思想嬗变过程及其时代特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4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5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6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夕明;因心造境、意高境高[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4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5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浅谈对古典文学美的欣赏[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2 任艺;;论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3 徐芸;;浅谈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教育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李泽琴;;唐诗中的巴蜀印象[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5 华玲;;亮丽夺目 宝黛同辉——《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反思[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6 姚芳;;论《晋书》女性形象塑造手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潘洞庭;李异飞;;马修·阿诺德文学功能观的语境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赵倩;;戏仿在中国文学中的历时性承继关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高日晖;李欣;;论古典文学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10 华玲;;骨格清奇非俗流——解读宝玉[J];华章;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义;;学科的尴尬与学者的自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史静;郑鹏;;1947—1952年“工农兵丛书”研究[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3 孙玉石;;积极倡导 努力落实[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中)——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5 浩然;;对自传体长篇小说答记者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6 ;刘再复谈文学不可革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7 师长泰;;是感配寺,不是感化寺——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别解[A];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邓利;;论李长之的文学批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9 吴义勤;;徐,
本文编号:1986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8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