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与因果:十六至十八世纪通俗小说中的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建设
本文选题:通俗小说 + 商业伦理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中最普遍、最核心的观念"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在宋以来发展兴盛的通俗文学中得到最深入的表现,而且主要通过通俗文学的加工、提炼和深化进一步反作用于社会。十六至十八世纪的通俗小说与"新禅宗""新道教"和"新儒家"的思想新变相同步,逐渐发展出一种以现实生活喻示现世之报的"世情—因果"模式,并以此参与到当时社会急切需要的新的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建设之中。其反映和建构的"商业伦理"既包括对商业的肯定以及对勤苦致富、公平竞争的提倡,也批判了一味逐利的风尚,并特别强调财分天定、不可强求。而其"社会伦理"的核心则是建立起传统道德与"变泰发迹"的联系法则,既强调士农工商各尽其分,又始终以"读书"为高;在批判社会不公的同时,仍然极其强烈地希求科举致身。此一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因其内在的矛盾性,并未形成对传统的彻底突破。
[Abstract]:The thought of "karma and fruit retribution",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 and core concept in the general religious life of Chinese society, is not only the most profound expression in the popular literature which has developed and flourished since the Song Dynasty, but also mainly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f popular literature. Refine and deepen further reaction to society. The popular novels of the 16th and 18th centuries were synchronized with the new disguised forms of the thoughts of "New Zen", "New Taoism" and "New Confucianism",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a mode of "world feeling-cause and effect" which represented the present world newspaper by the real life. An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ethics and social ethics, which the society urgently needed at that time. The "business ethics" reflected and constructed not only includes the affirmation of business and the promotion of fair competition, but also criticizes the vogue of pursuing profit blindly. The core of its "social ethics" is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 law between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change Thailand's prosperity", which not only emphasizes that the talents, peasants and industry and commerce should do their part, but also always regards "reading" as high, while criticizing the social injustice at the same time, Still extremely strong hope imperial examination body. This business ethics and social ethics, because of its inherent contradiction, has not formed a thorough breakthrough to the tradi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063BZW)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薇;论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建设[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施祖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精神[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聂进;关于普及和加强我国商业伦理教育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王云;;论我国加强商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5 田秀云;;商业伦理研究的又一力作——读《现代商业之魂——商业伦理问题研究》[J];伦理学研究;2007年03期
6 王青原;;现代商业伦理研究中的“合法性”问题及相关思考——评《现代商业之魂——商业伦理问题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7年04期
7 王莹;;《现代商业之魂——商业伦理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08年02期
8 杨良奇;;现代商业伦理研究脉络与现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汝艳红;;广告传播中的商业伦理问题探讨[J];青年记者;2012年15期
10 吴红梅;;美国商业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其对中国商学院的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启英;;传统文化与商业伦理文化[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2 罗珉;甘元霞;;企业商业伦理:发展状况、难题与未来的展望[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赵有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伦理文化的特征[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冯巧根;;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观察——基于管理会计的视角[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文婧;食品安全靠法治也要靠商业伦理[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2 郭文婧;食品安全背后的商业伦理考问[N];深圳商报;2010年
3 媒体工作者 张天潘;乳业“诽谤门”警示商业伦理亟须重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曲直;“两个轮子”免进有悖商业伦理[N];舟山日报;2012年
5 张毅;商业伦理要义利并重[N];经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黄锫坚;企业要不要讲伦理?[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邢相军;经济转型期尤应关注商业伦理[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大丫山;企业重塑商业伦理迫在眉睫[N];国际商报;2006年
9 王学军 李福刚;商业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版编辑 朱夏炎 杜时国 高李丽 马正国 方化yN 李岚 王广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式商业伦理[N];河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铭;全球化时代下中国企业的商业伦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婕;中国商业伦理的当代建构[D];复旦大学;2010年
3 姜舒;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商业伦理行为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王伟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姜敏;从身份到契约[D];宁夏大学;2015年
6 孙亚军;财经类高校商业伦理教育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李惠芳;电子商务中的商业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8 朱硕婧;《中国村落的教化性景观》和《中国商业伦理发展面临的挑战》翻译项目报告[D];安徽大学;2016年
9 韩建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商业伦理建设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10 郝文英;L公司员工规制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90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9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