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超度”——田耳论
本文选题:文学世界 + 使人 ; 参考:《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3期
【摘要】:正田耳说,在自己的小说里,最爱《独证菩提》,"我的私爱在于,我写出了信仰的状态,信仰之物也许从未出现,但却不妨碍信仰之境的终身伴随"。这个理由是否在《独证菩提》中得到了十足的印证可以暂且不论,但它并不影响我们将之视为田耳的一种理想,一种文学志趣。它不仅作用于《独证菩提》和"花和尚",还左右着田耳其他的小说,或为善恶之辨,或穿行于生死,或徘徊在江湖市井与星空尘世之间,使人感慨于小说的巨大
[Abstract]:In his novels, Zhengtian said, "my personal love is that I write the state of faith, and that the things of faith may never appear, but they do not interfere with the lifelong concomitant of the state of faith." Whether or not this reason has been fully confirmed in Bodhi can be ignored, but it does not affect us to regard it as an ideal and a literary interest. It not only acts on Bodhi alone, but also on Tian er's other novels, either for the sake of good or evil, or between life and death, or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and between the stars and the earth, which makes one feel the greatness of the novel.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月新;;网络文学研究现状的反思[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韦颂;;从肖复兴作品看体育文学的价值诉求[J];芒种;2013年12期
3 谢友祥;以知识的立场领会文学[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12期
4 王德胜;;“后批评”时代的文学研究[J];文学前沿;2000年01期
5 刘莉;;质疑网络文学[J];艺术广角;2001年04期
6 杨希;《点击文学》读后印象[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7 陈美珍;网络文学的当下可能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黄燕妮;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秩序的新建构[J];当代文坛;2002年04期
9 钱虹;从依附“离岸”到包容与审美——关于20世纪台港澳文学中澳门文学的研究述评[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01期
10 盛英;国内网络与文学研究综述[J];当代文坛;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梁笑梅;;20世纪巴蜀文学地域的空间形态研究层序[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杨匡汉;;关于共和国文学——《共和国文学50年·绪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3 高翔;;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马玉红;;梁实秋伦理的文学观之阐释[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郝雨;杨剑龙;葛红兵;黄惟群;杨斌华;杨扬;郜元宝;郑涵;凌寒;;“微”阅读泛滥文学何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6 刘纳;;沈雁冰在“五四”时期的理论功绩[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 谭旭东;文学,变化中求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2 特邀嘉宾 铁凝 王力平 陈超 关仁山 吕新斌;新世纪,,河北文学的姿态[N];河北日报;2001年
3 杨扬;一个人的观感:2006年度的上海文学[N];文汇报;2007年
4 洪兆惠;谁还在意文学[N];辽宁日报;2008年
5 赖大仁;当今文学究竟缺什么[N];文艺报;2009年
6 于文秀;手机文学现象:午后茶点与后文学景观[N];文艺报;2009年
7 李万武;到文学好人堆里亮相[N];文艺报;2009年
8 王笑昔;文学行走在网络的路上[N];中国财经报;2010年
9 赖大仁;文学在理想中升华[N];文艺报;2010年
10 王艳荣;真的文学是有力量的[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冠生;走进被遮蔽的文学游戏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康凯;中国现代“文学真实”观念研究(1899-1949)[D];苏州大学;2012年
3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赵晓芳;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志强;知性探求者:龙瑛宗文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世界与生命情境[D];复旦大学;2010年
7 陈刚;北碚文化圈与194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8 韩敏;《收获》的90年代[D];四川大学;2004年
9 李钧;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维;百年文学之“匪”色想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问津;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转换与互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英;网络文学与文学难题[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唯希;中国当代玄幻文学的文化身份特点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邢向楠;重评五四女作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张晶;三三文学集团的“中国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6 高亚茹;茅盾未完成长篇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陈超洋;时尚文学中的情恋书写[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郑晓锋;文学出版与中国当代文学[D];温州大学;2016年
9 杨蕾;现实的政治与文学的政治[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鲁彩苹;文学媒介革新与传统文学的新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1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03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