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抗日战争时期乡土小说的现代性路径

发布时间:2018-06-18 05:25

  本文选题:抗日战争 + 乡土小说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12期


【摘要】: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受时局影响,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愈加密切,大多数作家的创作也移位于抗战救亡,书写民族的悲苦与坚韧。纵观此一时期的乡土小说创作,大体呈现三条路径:局部抗战阶段的"革命"与"启蒙"双重走向、全面抗战阶段"解放政治"超越"生活政治"、抗战胜利前后"集体"与"个体"的交融与碰撞。不同阶段在差异中也呈现出某种一致性:地方风物描写逐渐弱化,民族解放冲淡人的解放,个体书写受到质疑,革命的农民形象塑造受到青睐。
[Abstract]: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a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Chinese new litera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became more and more close. Most of the writers' works were also shifted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o save the nation and to write about the grief and perseverance of the nation. Throughout the period of local novel creation, 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ways: "r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in the local war of resistance. "Liberation politics" transcends "life politics" in the stage of overall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combination and collision of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before and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Different stages also show some consistency in the differences: the description of local customs gradually weakened, national liberation diluted the liberation of people, individual writing was questioned, and the image of revolutionary peasants was favored.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帆;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5期

2 刘彦君;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悲剧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康长福;百年沧桑与文学记忆——简述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流变[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周玉英;简论二十年代的中国乡土小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柯源;深层次的比较:可能与实践——评《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6 朱庆华;;浙籍作家与“五四”乡土小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赵学勇;全球化时代的西部乡土小说[J];唐都学刊;2003年01期

8 康长福;;历史的遗憾与未来的希冀——世纪之交乡土小说创作的回眸与前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康长福;世纪末的温情暖意——9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指认[J];当代文坛;2004年01期

10 李兴阳;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西部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爱珠;;永远的诱惑——20世纪中国抒情乡土小说的历史考察[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李素梅;;城市化进程背景下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主题表现形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创作审美观念的蜕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雷锐;;论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及其特点[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仲明;乡土小说理论的开拓与创新[N];文学报;2007年

2 赵学勇 刘颖;九十年代的西北乡土小说[N];光明日报;2002年

3 罗关德;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两个时空坐标[N];文艺报;2005年

4 张懿红;当代乡土小说考察报告:四个主题性想象[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赵雷;“四川乡土小说的现状与缺失”研讨会举行[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郭庆权;乡土小说创作的一种突破[N];锦州日报;2008年

7 王莹;乡土小说《土窑》展现新农村巨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李兴阳;新世纪乡土小说折射时代焦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著名作家 红柯;离开乡土始有乡土小说 离开母语始有方言写作[N];中国艺术报;2012年

10 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课题组 周春英;跨世纪乡土小说创作艺术的演变[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丽妍;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韩玉洁;作家生态位与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生态意识[D];苏州大学;2009年

3 孙高娃;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内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赵允芳;90年代以来新乡土小说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瑞英;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D];武汉大学;2005年

7 轩红芹;向城求生[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晓恒;五四乡土小说与八十年代寻根文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罡;论多元选择中的90年代乡土小说[D];郑州大学;2001年

2 杨丽;论五四乡土小说的死亡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3 徐权;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作家的身份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倩男;论近三十年中国乡土小说的两次转型(1980-2013)[D];渤海大学;2013年

5 孙阳;现代乡土小说主题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威;作家身份与五四乡土小说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殷名伟;家族、乡土与记忆—被遗忘的祠堂[D];西南大学;2015年

8 姚凯;传承与新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韩蜜蜜;90年代以来河南乡土小说的还乡书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祁志龙;1990年代以来南阳乡土小说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4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034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