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学研究方法有哪些_《四川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2 14:04

  本文关键词:封禅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大学》 2001年

道教与政治关系论

周勇  

【摘要】: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政治思想丰富严整而且影响深远。从诞生之时起,道教就是一把双刃剑,既为统治者所利用,以维护统治,又为被统治者作为推翻旧政权的精神旗帜。历代帝王一面利用道教作为统治工具,一面对其严加限制、勤于防范,另一方面,道教以其政治思想和政治方略直接服务于统治者以及被统治者,以丹成高隐之态施以影响于时势,以丹药养炼之方取媚于帝王、士大夫,以符箓斋醮之术取信于百姓。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防范反叛者利用道教,对道教贯穿始终地采用了既防范又利用的政策,这也是从曹操以来的封建统治者所采取的宗教政策的核心所在。 本文认为道教与政治二者相互关系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1、道教为被统治者所利用,以凝聚人心,寻求慰籍,,反抗时政;2、道教为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更迭所利用;3、道教从理论上攀附政治,力图通过对时政的神学诠释来取得统治者和社会的认可;4、道教中人对统治者个人产生影响来达到实现其政治报负的目的。 对道教与政治关系的研究尽管已有前人涉足,但大多数都是对道教历史上某一具体问题、某一历史时期的二者关系进行相对微观的片段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及特点是:1、宏观性。坚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道教与政治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理清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2、历史性。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始终坚持历史的观点,将其纳入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具象之中,系统地进行剖析,以得出具体而非抽象、全面而非孤立、整体而非片段的准确把握。3、科学性。本文坚持立论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于丰富的典籍和历史资料,尽量避免主观猜想和简单推断,以史料说话、以事实为据,以确保观点明确、论据坚实。4、突出重点与尽可能全面论述相结合,坚持有重点地进行理论阐释和对有代表性的史实、人物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95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7-16
  • 第一节 道教与政治的基本概念7-11
  • 第二节 道教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基本内容11-12
  • 第三节 研究道教与政治关系的意义12-14
  •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16
  • 第二章 原始道教和民间道教的社会反叛性16-25
  • 第一节 西蜀的五斗米道及其政教合一政权16-20
  • 第二节 太平道及黄巾起义20-22
  • 第三节 陈瑞、李特起义22-25
  • 第三章 道教对封建政治权利的理论攀附25-47
  • 第一节 魏晋时期道教两极化的政治内涵25-28
  • 第二节 南北朝道教改革的政治目的28-31
  • 第三节 葛洪的政治思想31-33
  • 第四节 《太平两同书》、《化书》33-37
  • 第五节 全真道的政治思想37-39
  • 第六节 “三教合一”中的道教39-43
  • 第七节 陈撄宁的仙道救国论43-47
  • 第四章 道教对统治者的影响47-66
  • 第一节 道教中人对政治的直接参与47-52
  • 第二节 陶弘景、陈抟、张三丰的隐仙风范52-61
  • 第三节 北宋张守真降神事件及其政治目的61-66
  • 第五章 统治者对道教的两手政策66-91
  • 第一节 魏晋统治者对道教的两手政策66-68
  • 第二节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和利用68-74
  • 第三节 北宋统治者对道教的政策74-83
  • 第四节 南宋、金、元及明前期统治者对道教的政策83-88
  • 第五节 明后期至嘉道间统治者对道教的打压88-91
  • 第六章 道教的政治理论渊源及其政治观念之特点91-110
  • 第一节 道教的政治理论渊源91-98
  • 第二节 道教政治观念的几个重要特点98-110
  • 主要参考文献110-113
  • 后记11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芳;李佳欣;;浅析基督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差异[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8期

    2 王永刚;;两汉三国时期汉中道教考略[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绍云;道教戒律与传统社会秩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永刚;佛教护国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敏;唐代封禅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寿明;;大乘佛教对小乘佛教的变革[J];安徽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2 何平立;中国封建皇帝封禅略论[J];安徽史学;2005年01期

    3 祝总斌;素族、庶族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桑良至;中国古代的信息崇拜——惜字林、拾字僧与敦煌石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黄修明;试论《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胡旭晟;东方宗教法概观——以法律伦理学和历史的理论逻辑为视角[J];比较法研究;1997年03期

    7 王晖;论周代天神性质与山岳崇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戴继诚;;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刍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盖金伟;论郊祀与唐代儒学宗教化倾向的加深[J];昌吉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10 李学竹;;佛教教义中的爱国思想[J];中国藏学;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晖;两唐书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2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锐;道教宫观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曾维加;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纪前巴蜀及中国北方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7 叶贵良;敦煌道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讲;《法苑珠林》与佛教的民间化——简论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海峰;论佛教在武后时期勃兴的原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刘成荣;中古封禅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俞超;张说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赖平;《抱朴子》养生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李广义;自然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爽;汉代礼制及其推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婞;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及其文化渊源[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晓芳;封禅文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汇;试论先秦两汉时期的泰山封禅活动[D];郑州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钊;张弘;;巴蜀文化与巴蜀非遗、农耕文化的关系研究述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王莹;;当代基督徒身份建构模式刍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张祖群;;《武则天秘史》影评:从历史真实到影视真实[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云军;两宋时期东岳祭祀与信仰[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3 刘晓;泰山庙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张志明;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辉;基于公平、公益之中小学公共秩序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艳;东晋南朝江东世族的天师道信仰[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佳;唐武皇“十万宫廷乐”的历史考略[D];青岛大学;2009年

    4 高文文;唐代巡狩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东;唐代祭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青木英利;先秦到唐初的中日古代交往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曲新颖;早期道教经典中的道德学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磊;江南水乡民居的秩序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刘丽媛;李俊民《庄靖集》律诗注释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郭峰;晚清杭州玉皇山福星观传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海;;论元代道教的发展对道教史籍的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永海;;元代道教史籍发展的社会背景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宋道发;;道教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初探[J];中国宗教;2009年04期

    4 ;《杭州道教史稿》[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9年01期

    5 贾发义;;山西道教历史发展特点析论[J];宗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6 巴雷特;曾维加;;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J];宗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7 张方;;十年披荆 独辟蹊径——读樊光春研究员新著《西北道教史》[J];中国道教;2010年03期

    8 李海林;;一部体现地理特色的地方道教史力作——《西北道教史》述评[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1期

    9 张广保;;当代道教研究的新动向:区域道教研究——兼评孔令宏、韩松涛著《江西道教史》[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4期

    10 詹石窗;;重新认识道教的起源与社会作用[J];中国道教;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华;;新世纪道教研究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宜峨;;从美国《道教与中国艺术展》谈谈对道教研究的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萧霁虹;;倾听自然:云南道教成因的另类解读[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4 黄至安;;道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的探讨[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陈耀庭;;道教教义创建和发展过程的四次变化——各家对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金元时期的道教教义变化论说的综述[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詹石窗;;道教哲学新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7 贾英哲;;道教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8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袁志鸿;;继承道统 面对现实 寻求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郑志平;;弘道扬教 任重道远——对21世纪道教发展的冷峻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仲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记者 新兰 通讯员 孙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利安 西北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田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院教授 牟钟鉴;[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邓国均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周珊珊 浙江大学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樊光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宗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驰 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N];联合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谋寅;道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5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敏;道教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唐怡;道教戒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春;唐代道教管理制度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石艳霞;道教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峰;道教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慧敏;道教女性伦理观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潘宣辰;道教在朝鲜、日本传播的原因及影响[D];延边大学;2008年

    6 程杨;近代道教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金凤;清代广州道教初探[D];广州大学;2009年

    8 徐敏;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奇;边缘到中心:唐宋江西道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魏荣;明太祖时期道教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封禅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1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