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

发布时间:2018-08-20 12:07
【摘要】:作为个体在生命过程中都会遭遇的原发性问题,成长是创作者们热衷探索的对象。本文从以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为路径,勘探成长的困厄与惶惑。绪论部分首先还原了“成长小说”的西方含义、代表性理论家对它的界定,聚焦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对近代以来的成长小说推介和批评,作出粗略的梳理。然后简要介绍徐则臣的创作历程,以及前人对徐则臣的研究现状。成长小说、成长主题的确存在巨大研究前景,而徐则臣小说对“成长”一以贯之的关怀更是值得深思。论文的正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分析徐则臣以儿童视角表达成长的感悟,不同父亲形象对“子一代”的成长影响。第二章探讨主人公对“梦想”的不同态度,他们经历不同的“成人仪式”实现成长蜕变。第三章分析“去远方”对主人的诱惑,同时又具体拈出“出走”的代表之一,即徐则臣“京漂族”的成长发展轨迹。结语部分综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作者和小说主人公互为镜像的成长历程。
[Abstract]:As a primary problem encountered by individuals in their life process, growth is the object that creators are keen to explore. Based on the growth theme of Xu Zichen's novel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onfusion of growth. The introduction first restores the western meaning of "growing up novel", which is defined by representative theorists, focuses on the Chinese narrative literature tradition, and makes a rough combing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growth novel since modern times. Then it briefly introduces Xu Zichen's creativ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s predecessors' research on Xu Zechen. There is a great prospect in the study of growing up novels and themes, and Xu Zichen's constant concern for "growth" is worth pondering. The text of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analyzes Xu Zechen's perception of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ther images on the growth of the "son gener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protagonists to "dream", and they experience different "rite of adulthood" to achieve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temptation of "going far away" to the host,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cretely points out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runaway", that i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rack of Xu Zichen's "Beijing floating people".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he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growing process of the author and the protagonis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徽昭;;飘泊者穿过中国——评徐则臣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2 郑兴;;论徐则臣的“北京系列”小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吴俊;;徐则臣小说简评[J];小说评论;2009年04期

4 张丹;;殊途与归途——徐则臣小说中的“京漂”一族[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1期

5 徐则臣;邓如冰;;徐则臣:城市是我小说的重要主人公[J];西湖;2013年12期

6 夏泽奎;;论徐则臣的小说创作[J];山西文学;2009年07期

7 ;徐则臣作品要目[J];百花洲;2009年06期

8 张娜;;论徐则臣“京漂”小说中女性形象[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年08期

9 刘涛;;上下求索——徐则臣论[J];西湖;2013年06期

10 杨春雪;;试论徐则臣小说的语言特色[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墨波;徐则臣:小说在故事停止之后才开始[N];文艺报;2013年

2 李昌鹏;徐则臣《轮子是圆的》难以捉摸的魅力[N];文艺报;2011年

3 杨庆祥;轻的或重的[N];文艺报;2014年

4 郭艳;徐则臣:一个中国青年智识者的自白[N];北京日报;2014年

5 黄相宜;烟火花街,人间北京[N];文艺报;2013年

6 徐则臣;徐则臣:“70后”作家的尴尬与优势[N];文学报;2009年

7 徐妍;“新生代”作家需要增强经典意识[N];文艺报;2010年

8 李浩;从阅读出发,从经典出发[N];文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好小说应该是多解的[N];文学报;2006年

10 陈涛;徐则臣小说论[N];文艺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珩;漂泊与怀乡——徐则臣小说简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施华美;沉默与突围:“70后”作家创作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姜金丽;漂泊·怀乡·救赎—徐则臣小说一个侧面的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车广微;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蔓;经典意识主导下的写作—徐则臣小说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雅卉;徐则臣小说创作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欣;困境与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赫晨;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蒋书羽;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10 钟娟;徐则臣小说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3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193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