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胡适研究的新进展
[Abstract]:2016 coincides with the 125th anniversary of Hu Shi's birth. This year, around Hu Shi research, academic circles has taken place a number of academic events. In general, there are three main aspects: first, on December 17, 2016,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 Shi and the New Culture of China" was successfully held at Peking University, organized by Professor Ouyang Zhesheng, a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 Hu Shi research related scholars published a lot of high-quality Hu Shi research papers. The same day, the Strait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杰;;胡适的慈爱和不苟且[J];粤海风;2000年01期
2 欧阳哲生;;《追忆胡适》序[J];群言;2000年05期
3 杨沐喜;胡适为何拒绝中共[J];领导文萃;2001年02期
4 朗达;胡适为何拒绝回大陆[J];湖南文史;2002年01期
5 李珂;胡适的打油诗[J];文史天地;2003年07期
6 易俊杰;;琐话胡适[J];文史春秋;2005年11期
7 李传玺;;胡适: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J];出版广角;2005年12期
8 汪荣祖;胡适历程的曲直[J];读书;2005年02期
9 易竹贤;胡适其人及胡适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5年03期
10 谢荣滚;;胡适与香港大学——从《陈君葆日记全集》看胡适与香港因缘[J];岭南文史;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王法周;;胡适的新文化启蒙思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4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5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杜蒸民;;在批判中实现超越——郭沫若与胡适关系述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8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9 钟军红;;论胡适“五四”时期对“团圆”观念的否定[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10 苏育生;;胡适与梅兰芳[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今天,我们怎样读胡适?[N];文学报;2012年
2 陈明远;胡适的经济生活[N];南方周末;2004年
3 法律学者 羽戈;为什么要读胡适?[N];中国经营报;2013年
4 张洁;胡适逸事[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谢泳;胡适的价值[N];深圳商报;2004年
6 余岸竹;胡适先生掠影[N];团结报;2000年
7 风石堰;自由与容忍之间的胡适[N];文学报;2004年
8 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中)[N];学习时报;2002年
9 杨建民;胡适史著半部现象探析[N];团结报;2010年
10 早报记者 田波澜;“胡适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思想家”[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胡适文学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6 徐希军;理想主义:胡适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超;为大中华,造新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艺;论胡适科学观念对文学观念现代转型及批评新范式形成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健韬;胡适与红学史上“怪现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3 汪文丽;胡适与1925年的青年“批胡反胡”事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雷跃云;胡适读书治学观探讨[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王晶晶;胡适启蒙理性思想的内涵及其启蒙实践[D];复旦大学;2014年
6 崔德胜;胡适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1924-1949年)[D];南京大学;2015年
7 马轩;胡适文学革命思想的成因及其评价问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晓武;论民国时期胡适国学观及其变化[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9 郑泉;通往教育革新之路—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潘文文;翻译家胡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73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27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