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与设计:新文学社团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接受——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与新月社为中心
[Abstract]:The new literature association's strategy of serialization and advertisement publishing in the media of the same publicati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its independence and emphasize its relevance, has promoted the readers' horizon of expectation and created a trend for the listing and issuing of the monograph of the novel. It also leads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marketing oper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acceptance mode of interaction with human creation has not only become an important mode of communica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new literature community, but also objectively promoted the novel creation of new literature and led the trend of modern novel communication and acceptance. In the aspect of binding design of modern novels, to create the pioneers represented by the society and the society, with the attitude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determined to innovate, novel and unique designs and idea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full of impact modeling, It has won the love of young readers, led the new trend of book binding design of Chinese modern novels, and made indelible achievements for 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Chinese modern novel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2YJA751003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平;向立;;文学社团研究视野的拓展与方法创新——评李光荣、宣淑君著《季节燃起的花朵——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全国中学文学社团联谊会即将成立[J];中国校园文学;2003年12期
3 浪波;文学社团的回忆[J];散文百家;2004年21期
4 ;第二届全国“十佳百优”校园文学社团暨校园文学园丁奖颁奖大会胜利闭幕[J];小溪流;2004年Z1期
5 ;全国中学文学社团报、刊、作品评优光荣榜[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年05期
6 朱寿桐;论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研究方法[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7 李光荣;;西南联大的后期文学社团[J];新文学史料;2006年01期
8 宋炳辉;;还原具体历史情境 拓展社团研究空间——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2期
9 阳崇波;;高校文学社团活动对写作教学的启示[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10 张新民;;文学社团期刊的界定[J];学习月刊;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康健;;校园文学社团建设论纲[A];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成果——校园文学研究[C];2011年
2 杨洪承;;现代社会公共空间与文学社群关系新探——兼谈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若干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宁夏西吉中学子课题组;崔天祥;;新课改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研究[A];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成果——校园文学研究[C];2011年
4 王莉萍;;浅议博物馆在保护文化遗产工作中所起的作用[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许学建;全国大学生文学社团联盟在苏州成立[N];光明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王觅;让文学在高校得到更好推介传播[N];文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林雪娜 本报实习生 杨懿煊 卢肖玲 朱翌琳;从“冬天”里寻找“春天”[N];广西日报;2010年
4 李光荣;西南联大的文学社团[N];云南日报;2007年
5 李俊;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N];文艺报;2011年
6 刘忠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文学社团与批评空间的开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铁舞;文学社团向何处去[N];文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舒晋瑜;集合众多文学青年的大学生文学社团[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胡小娟 谭小丽 叶彪;高校文化的艰难“守望者”[N];韶关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黄永明 通讯员 颜林平 李晓明;天门校园文学社团生机盎然[N];湖北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笑钧;试论校文学社团活动与初中语文教学的互补性[D];苏州大学;2013年
2 杨学渊;20世纪澳门华文文学社团与文学发展[D];暨南大学;2001年
3 刘欣荣;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学社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康辉;中学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印晓红;文学社团之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徐小红;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的理念创新与实践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0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320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