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傣族诗歌里的“水”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9 08:55
【摘要】:水与傣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傣族人民的居住环境、风俗习惯、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等各方面都受到水文化的洗礼和渗透。水作为重要的生活和精神元素,参与到了傣族人民的诗歌创作领域,成为傣族诗歌里的经典意象之一。傣族诗歌里的“水”意象变化无穷,各具特色,而且寓意丰盈,不仅建构了傣族诗歌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也影响了一代代傣族诗人的诗歌创作。作为傣族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无论从文学价值还是文化价值上来看,“水”意象无疑是最能承载傣族人民特有的集体意识和民族情感,并将其寄托到文本使其得以传承的意象了。“水”意象是傣族诗歌的灵魂,它既寄托了傣族诗人对传统文化和族群记忆的追溯和回归的情感,也渗透着傣族诗人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各种人生情怀。随着时代的进步,傣族诗歌里“水”意象的象征意义不断交叉、更替,甚至改变,而它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功能始终镌刻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曾褪去。本文主要探讨了傣族诗歌里“水”意象的三个方面:第一,从一个与水有关的传说说起,讨论了傣族诗歌的起源跟“水的渊源关系”,论述了傣族诗歌发展历程中几种重要的诗歌样式,即歌谣、凤凰情歌、史诗与长篇叙事诗以及现代诗歌。以历时的方法突出傣族诗歌与“水”的紧密关联,从而认识傣族诗歌的特征。第二,探究“水”意象在傣族诗歌中呈现的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水”意象蕴含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傣族纷繁多样的风俗活动中,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傣家人将“水”植入到诗歌中加以利用后,它已不是自然属性的存在,而是作为傣族文化习俗的象征,真实地再现傣族民众复杂的思想世界;在傣族很多情歌(诗)、叙事诗与现代诗歌中,“水”意象是作为情爱表达的象征。诗歌以水喻人、以水传情,表现了傣族浪漫的诗性思维以及以水为美的审美取向;“水”作为道德劝诫的象征在傣族叙事长诗中尤为显著,凭借水的物理性质展现人物的崇高美德或低劣行径。以水之清浊比喻人心之善恶、品德之高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傣族地区出现了第一批作家诗人,他们敏锐地察觉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将“水”作为政治诉求的象征,以表达他们无限的国家想象与政治情怀。第三,傣族诗歌里“水”意象的多种类型使其文化内涵与文化功能展示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征,从而更加完善了傣族水文化体系的建构。傣族诗歌里的“水”意象是傣族水文化的折射,其文化内涵有四:一、水是自然界的原生物质,维持生命发生和发展的源泉;二、傣族社会宗教氛围浓厚,原始宗教与南传佛教相融相生,水已成为傣族人民心目中与鬼神沟通的媒介;三、傣族很多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里对“水”意象的书写,旨在凸显傣族的两性之美、爱情之美;四、傣族诗歌里“水”意象的塑造是傣族个体以及整个民族对傣族水文化心理信服与认可的表现方式。“水”意象俨然已成为族群识别的标志,傣族人本身或是其他民族,都将这个标志作为傣族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傣族诗歌里“水”意象的文化功能体现在教化功能、传承功能、审美功能三个方面。三个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傣族诗歌的创作,使傣族诗歌的社会功能更为规范而有时代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汤琛;;黄礼孩诗歌论[J];创作与评论;2011年06期

2 田永元;;中国的诗歌应该有一次蜕变中的阵痛[J];艺术广角;1998年02期

3 粥样;世宾;;诗歌之树常青——茂名“广东诗歌创作与发展研讨会”综述[J];作品;2005年01期

4 王志祥;;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在北戴河召开[J];诗刊;2010年17期

5 草八斤;;我的诗歌营生[J];星星诗刊;2012年10期

6 ;中国·星星诗歌讲习所2013年招收诗歌研修学员启事[J];星星(上旬刊);2013年07期

7 李丹;先秦到六朝诗歌理论发展轨迹之勾勒[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盛翠菊;试论蒲风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邢海珍;栖居于诗意中的歌者──王立宪诗歌论[J];文艺评论;2001年06期

10 邹建军;大学生诗歌与高校诗歌教育[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大成;;献给处于诗的年华的青年朋友——读《诗歌的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2 刘士杰;;撒播生命的诗歌——论屠岸的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冕;孙绍振;徐敬亚;;诗歌的现在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4 徐俊国;林喜杰;;诗歌只对“心灵的发生”做出反应——徐俊国、林喜杰访谈录[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立群;;“深秋有如初春”——论屠岸90年代以来的诗歌[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保初;;文学爱好者的益友——评介《诗歌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7 张颐武;;谈《诗歌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8 刘玮;;诗歌殿堂的朝圣者——与屠岸谈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于永森;;梦幻乡土世界里的“水晶球”——论徐俊国诗歌的精神“缺场”[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坚;;温故知新——在北京与日本诗人对话有感[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树伟;翻译帮我找到自己诗歌声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刘守序;历史的期待 时代的呼唤[N];金融时报;2011年

3 高昌;迎着诗歌的海浪 乘着白鹭的翅膀[N];光明日报;2011年

4 林涛;浅谈公安诗歌的困境及语言创新(上)[N];人民公安报;2011年

5 杨梓;让诗歌不再“自言自语”[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莱笙;诗歌的现在与未来[N];文学报;2012年

7 本刊特约撰稿 符力;一个诗歌意义的海岛[N];海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袁媛;一场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N];绵阳日报;2014年

9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10 盖兆泉;诗歌在书外的新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延文;世纪之交的诗歌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孔妮妮;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静;元好问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庆勋;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海鹰;查慎行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1999年

10 黄雪敏;创造社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钊;唐代佛寺文化与诗歌的传播[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李荣霞;许名扬诗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蔡青;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江非诗歌创作论[D];海南大学;2015年

4 王瑞玉;当代叙事性诗歌的话语分析与诗性构建[D];山东大学;2015年

5 江泉;复古与探新[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丽丽;东晋南北朝僧士合流背景下诗歌的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王小芳;黄宗羲诗歌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8 殷丽萍;杨万里诗歌接受史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周恩宏;诗歌符号学视阈下的木心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吴犁珠;新世纪以来的福建诗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43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443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0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