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书院诗歌创作对宋诗“清险风趣”的扬弃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诗中的鞋履描写[J];中外鞋业;2000年09期
2 房日晰;《宋诗钞》二误[J];江海学刊;2002年04期
3 雷家宏;宋诗的史料价值[J];文史博览;2005年Z1期
4 叶帮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宋诗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孙兰廷;;论宋诗之特色[J];河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宋诗五首[J];绿色中国;2010年08期
7 胡贤林;;20世纪宋诗研究与传播史考察[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李朝阳;;历史观照与文化视野——论许总的宋诗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万云骏;皮毛落尽见精神——读《宋诗鉴赏辞典》[J];中国图书评论;1989年01期
10 郝玮刚,贾利华;禅宗与宋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思;;诗缘比夏天更热——辛笛诗歌创作六十周年研讨会侧记[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2 黄明仲;;关注社会民生 追赶时代浪潮——关于诗歌创作的浅述[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振昆;;诗歌创作谈片[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4 涂鸿;;新时期中国当代西南地区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摘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士杰;;辛笛诗歌创作70年研讨会综述[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6 王士强;;独特立场·“爱与死”·才华——漫议李小洛的诗歌创作[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亮;;写作:一种永不停息的探索——梁小斌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8 涂鸿;;论新时期四川(含重庆)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9 宋晓杰;;一切离去的,都将通向未来——在2013年7月10日“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龙扬志;;诗歌驻校 诗情驻校——路也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钱钟书与宋诗研究”负责人 复旦大学教授 王水照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钱钟书与宋诗研究”课题组成员 复旦大学讲师 侯体健;钱钟书宋诗研究对治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3年
2 王水照(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新宋学》主编);钱钟书先生与宋诗研究[N];文汇报;2002年
3 朱群;陆健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7年
4 陕西省作协理事、宝鸡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景斌;宝鸡诗歌创作简述[N];宝鸡日报;2010年
5 记者 王杨;直面诗歌创作多种实践[N];文艺报;2011年
6 ;上海诗歌界探讨如何让诗歌创作走出困境[N];文艺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滢莹;诗歌创作不应与时代割裂[N];文学报;2009年
8 记者 安普忠 傅强;李瑛诗歌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N];解放军报;2011年
9 李继耐;在李瑛诗歌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文艺报;2011年
10 匡生元;“废话体”:诗歌创作的颓唐[N];深圳商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D];河北大学;2005年
2 张文利;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申欣欣;美术背景·艺术理念·诗歌创作[D];复旦大学;2010年
4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邵炳军;周“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时世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6 郝红霞;中晚唐文学的南方化[D];复旦大学;2012年
7 成玮;宋初诗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莎莎;宋诗话中“言外之意”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2 许微维;宋诗贞烈女形象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3 许文刚;宋诗与宋代药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俊丽;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5 谭艳玲;宋诗中的男子簪花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徐振平;宋诗中的晚唐风[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但华阳;从宋诗话探讨理性对文学艺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8 汪国林;宋仁宗朝文人雅集唱和与宋诗变革[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斌;宋诗“兴发感动”的审美表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肖珂;明诗话宋诗破体论争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3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46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