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性别(gender),简称为“性别”,与传统的生理性别(sex)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是指社会文化所赋予的一套强加于男女身上的标准看法,包括要求男女按照社会文化要求所应该遵守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准则,所以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社会性别概念的目的是表明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以此审视社会中的性别误解和偏见,打破女性歧视的合理性。郭敬明作为“80后”青春文学的掌门人,从2003年一炮而红到现在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学商人,同时因作家、商人、艺人等多种身份的兼备,备受文坛的关注和争议,因而围绕着他形成了“郭敬明现象”。然而对于“郭敬明现象”的接受反应在女性受众和学术界形成反差,一方面是女性受众的热烈追捧,另一方面却是学术界的默然。因而针对目前从性别视角系统解读“郭敬明现象”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用文本细度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性别视角对“郭敬明现象”做一个全面的解读,试图使这种现象的解读趋于学理化,使人们对这种现象有一个多角度的了解。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分析的郭敬明“女性向”是指广义范畴中的“女性向”概念,与网络文学中耽美、女尊文中的狭义“女性向”不同。本文主体由四章构成:第一章,郭敬明掀起的“女性向”热潮。主要是从商业层面的“女性向”热潮入手,分析郭敬明为打造其商业王国实行的“女性向”策略,从而引起的女性轰动现象。本章共分为四节,首先概述和简介了“女性向”的概念内涵、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主要文学类型,其次从郭敬明掀起的女性阅读热潮、女性观看电影热潮、女性点击热潮三个标志性的女性轰动现象入手,介绍并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二章,“女性向”叙事策略。主要是从郭敬明的文本叙事手段入手,分析其在文本写作中刻意迎合女性心理特点,打造文本中的女性化风格,实现与女性心灵的共鸣。本章主要是三节,首先是忧伤叙事策略,介绍其文本中忧伤风格与女性情感心理的契合;其次,玄幻叙事风格作为主打的风格之一,为当下压力重负下的女性打造了一个避风港;最后是分析其文学作品叙事语言的唯美性,为爱做梦的女性演绎了一场童话爱情梦。第三章,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郭敬明现象”。本章从“女性向”文化与女性主义的关系两个方面挖掘“郭敬明现象”背后潜藏的性别蕴含,是对前两章内容的一个深入总结,也是后一章内容的铺垫。首先分析女性向文化和女性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其次以郭敬明为例重点展开论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分了三个方面:第一论述其站在男性秩序中塑造出的“女人”形象类型,包括公主型、灰姑娘型、泼妇型,这种塑造,带着男性眼光的烙印,具有失真性;第二从女性身体方面分析男性凝视下女性身体的“表演性”,包括追求气质中心、身体规范化、身体欲望资本化三个方面;第三,对男性话语下女性姐妹情谊消解性方面的介绍,主要从男性人物形象的介入和男性叙述者的插足两个方面阐释男性话语对女性情谊的解构。第四章,价值和反思。本章主要从性别视野对“郭敬明现象”做一个价值与反思的论述,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总结,主要分了三个部分:首先是社会价值,包含揭露女性生存处境、提供女性逃离策略、建构女性姐妹情谊三个方面;其次是对其文学价值方面的论述,包含了两大方面,一方面区分郭敬明“女性向”和网络“女性向”之间关系,另一方面是对其文本宣扬女性意识价值的阐释,主要表现为文本的“去他”化,包含父亲形象的移除和淡化、男性形象的弱化和丑化两方面;最后是对这一现象背后潜藏的社会和性别危机的反思和应对举措。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桂荣;;现状与问题——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土化实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孙桂荣;;非虚构写作的文体边界与价值隐忧——从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谈起[J];文艺研究;2016年06期
3 郑熙青;肖映萱;林品;;“女性向·耽美”文化[J];天涯;2016年03期
4 曲琳;;小鲜肉在崛起[J];创业邦;2016年01期
5 丁珂文;;时尚类电影中的时装元素与性别文化——以《小时代》为例[J];名作欣赏;2015年27期
6 汤天甜;张露瑶;;互动与融合——粉丝文化与电影生态的辩证关系探究[J];东南传播;2015年03期
7 张娜;;《小时代》系列电影的女性主义解析[J];电影文学;2015年06期
8 柯林·威尔森;毛兴贵;;酷儿理论与政治[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12期
9 石静;;宫斗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下);2013年11期
10 范爱荣;;《左传》中女性的顺从与叛逆[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平;;“女性向”文化:《步步惊心》与穿越小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圣华;本土心理学视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拓;大众文化语境下的“郭敬明现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笛;消费文化和粉丝经济影响下的“英雄神话”——郭敬明流行现象个案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白杨杨;当代社会男性形象审美多样化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林汐璐;“粉丝电影”受众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蒋海霞;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楠;耽美文化背后的女性心理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7 曾于里;“忧伤”的文学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郭雅莹;新媒体语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9 刘芊s,
本文编号:2473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47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