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立足于“文革”结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状貌,对至今为止的工业题材小说的众多评论加以回顾和反思。“文革”的终结促使了文艺的复苏,工业题材小说批评得以打破长时间的政治功利和思想禁锢,一时间百家争鸣。但是,“拨乱反正”时期的工业题材小说评论,多少残留“文革”的余毒,属于亟待过渡和转变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工业题材小说批评开始关注其内部规律和本体属性,为工业题材小说批评话语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热”、“主体性”成为了工业题材小说批评家们探讨的热点问题,工业题材小说批评逐渐向审美回归;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工业题材小说批评出现了价值取向的迷失与主体精神失落,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失语”与“话语重建”成了批评的关注焦点;新世纪以来,批评者们对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性”问题进行反思,结合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底层叙事”模式来探讨该题材文学批评的话语转型,努力构建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理论体系。总之,本文围绕“文革”结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的众多评论,分为以下三部分对这些批评文本进行研究。第一,通过历时的研究视角,审视“文革”结束后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性地着眼于“拨乱反正”阶段、“改革”时期、“社会转型期”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工业题材小说批评争论的热点现象,进而呈现批评视角的转变与审美标准的嬗变,突显工业题材小说批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与批评者们的价值追求。第二,共时性地概述新时期以来的工业题材小说批评所取得的成绩,包括对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主体、创作对象主体、内在美学规律、精神内涵的积极探索以及不断反省批评自身的自觉性,说明工业题材小说批评一直在努力地建构具有工业题材特色的批评话语体系。第三,反思“文革”结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困境的根源的挖掘,敞亮问题的症结,综合论证对工业题材小说评论的研究确实是有必要的,并且体现出对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 工业题材 小说 批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第一章 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历时考察13-34
- 一、批评的“拨乱反正”时期(“文革”结束——1980年代初期)13-19
- (一)文学审美属性的初步强调13-15
- (二)文学人性内涵的初步探索15-17
- (三)文学审美特征的初步挖掘17-19
- 二、批评的开放建构时期(1980年代初期——1990年代初期)19-26
- (一)“主体性”观念引入工业题材小说评论19-21
- (二)对工业题材小说审美特征的强调更具学理性21-24
- (三)工业题材小说批评中批评角度与方法的多元化24-26
- 三、批评的众语喧哗时期(1990年代初期——21世纪初期)26-30
- (一)挖掘工业题材小说的“人文精神”内涵26-28
- (二)社会转型中的工业题材小说批评价值取向的分化28-29
- (三)对“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品的不同评价29-30
- 四、批评的多元发展时期(21世纪至今)30-34
- (一)反思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性”问题31-32
- (二)探讨“泛工业化”时代的“底层叙事”模式32-34
-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成绩分析34-52
- 一、自觉探索工业题材小说的特殊属性34-41
- (一)建构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主体精神品格34-35
- (二)建构工业题材小说的审美对象35-36
- (三)探究工业题材小说的内在美学规律36-39
- (四)重构“崇高美”的精神内涵39-41
- 二、在关注生活现实、反思批评历史中不断更新文学观念41-52
- (一)对“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反思41-44
- (二)对“文革”时期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反思44-46
- (三)对“改革”时期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反思46-48
- (四)对“转型时期”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反思48-52
-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问题反思52-61
- 一、批评主体素养有待提升,批评队伍需要进一步壮大52-53
- (一)缺乏专注于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批评家52-53
- (二)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对工业题材小说观照不足53
- 二、批评方法有待丰富,运用需要进一步深入53-54
- (一)部分评论中本土文论应用略显牵强53-54
- (二)一些批评家对西方批评方法运用略显生疏54
- 三、批评话语有待走出空洞重复的状态54-61
- (一)“工业题材”的内涵与外延有待清晰界定55-56
- (二)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繁荣有待批评家的真知灼见56-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后记67-68
- 个人简历68-69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炎;李贽的文学思想与小说批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王辉斌;明代托名小说批评叙论[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李公昭;小说批评与批评小说——兼论费德曼的《要就要不要拉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孙书磊;;史学意识与唐宋元小说批评的进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5 王金山;高明霞;;内蒙古当代小说批评的范式演变及其反思[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刘志中;左少峰;;内蒙古小说批评的美学演变[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路成;;谈古典小说批评中的“情”与“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梁爱民;;视觉时代的小说批评[J];兰州学刊;2012年11期
9 王祖基;;论小说批评标准的几个特点[J];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10 杨庆存;略论宋元小说批评的开拓与发展[J];齐鲁学刊;198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包阿拉坦巴根;新时期蒙古文小说批评观念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2 鸿艳;1990年代蒙古文小说批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娜仁高娃;1980年代蒙古小说批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铁英;新世纪蒙古文小说批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苏红;福斯特小说批评探析[D];辽宁大学;2014年
6 乌云格日乐;20世纪后20年蒙古小说批评的三大特点[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伟乐斯;《花的原野》《评论》栏目中的小说批评研究(1978-2008)[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秀美;新时期蒙文小说批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诚诚;新时期蒙古小说批评中的现代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杨再喜;论古典小说批评中的史学尺度[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