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晚清诗人黎申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16:41
【摘要】:作为地处广西边境一带而又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壮族诗人,黎申产以其汉壮文化交融的诗歌,代表了清代广西壮族诗人的普遍特征;而他独特的民族身份及与越南文人的密切联系,又使其诗别具特色。本文聚焦于其诗歌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将它置于晚清的文学生态和中越文学交流的时代背景中考量,试图寻找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揭示其背后的汉文化主导因素。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探讨黎申产的生平和著述,结合文本解读和实地考察,还原其生平面貌,考证和补充其著述的版本信息。第二章着重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诗学渊源的探究,厘清他在思想上与太平天国运动、在诗歌创作中与桐城派和性灵派的关系,从而界定其受儒家正统主导的思想观念,并探寻其体现的从诗学性灵说到诗宗宋诗派的演变轨迹,纠正以往学者的误判。第三章致力于民族性的挖掘,主要从壮族的水文化、歌咏习性和其竹枝词、咏物小诗入手,蠡测其与生俱来的壮民族特性,并在与汉壮诗人的对比中,探求其诗歌体现的汉壮文化交融特点。第四章则从域外汉学的角度切入,凭借找寻到仅存于越南的重要诗集文献,考证并梳理《妆台百咏》在越南的传播方式、过程、结果和原因,并从诗文外交和中越使臣的他者眼光着眼,发掘文学背后的文化动因,从而肯定黎申产在中越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
【图文】:

菜根,宁明县,图书馆


印证刘映华所说的黎申产诗集在其生前未加以刊刻的说法是错误的。逡逑另外,笔者通过亲自查访,在宁明县图书馆找到了《菜根草堂吟稿上》、《菜根草堂吟稿逡逑下》和《菜根草堂吟稿补遗》三种,皆独立成集(见图2、图3、图4),且书中都用红色笔逡逑注释。通过比对,发现其即为从区图复印而来的重印本。只是在重印过程中,它将区图所藏逡逑的《宁明耆旧诗辑》中黎申产的诗歌单列出来,成《菜根草堂吟稿补遗》,其里面的诗歌即逡逑为国内目前所存的《妆台百咏》。逡逑另有刘映华所译注的《菜根草堂吟稿》(见图5),由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有诗逡逑歌776首,通过和区图所藏的版本比勘,发现两者基本无差,,因此可以肯定注本乃是以区图逡逑所藏版本为底本。逡逑二、《宁明州志》逡逑黎申产于1883年编成《宁明州志》,现存两种内容不尽相同的版本。前文已述从1882年逡逑开始,黎申产被宁明知州王

本文编号:2544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44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