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长篇小说《推拿》的语言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05:52
【摘要】: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当代长篇小说《推拿》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当代长篇小说《推拿》是作者毕飞宇于2008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本小说以社会上的盲人群体作为书写的对象,可以认为社会上少有的对盲人群体的关注,因此这本小说从面世之初,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作者毕飞宇诸多创作中最为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并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者通过自身对盲人生活的关注和理解,围绕一家盲人推拿店展开故事,描述了几位盲人推拿师的生活故事和工作情况,这些盲人群体从作者的视角来看,虽然承受着来自周围人对于他们残疾生活的鄙视,以及由于自身残疾而导致的生理上的不完整、生活上的悲伤,但他们对生活依然保有美好的期待,对工作执着努力,对爱情充满美好憧憬,他们想要用自己对爱的渴望和向往来扫除缠绕在自己周围的阴霾。由于时间及本人水平的限制及研究为更深入、更周到本论文只能对当代长篇小说《推拿》中的熟语进行研究。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以《推拿》中的熟语作为研究对象,充分收集实例和资料,对其中熟语的数量、来源、类别、运用特色和修辞作用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具体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一份较为详实的研究资料。引言部分主要陈述笔者在收集前人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对象以及使用的方法进行梳理。除了引言之外,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从专业理论的角度,对“熟语”这个概念进行界定,对什么是熟语,它具体包括哪些方面,与其他语类相比有何特点以及最后如何对它们进行量化分析等问题进行阐释。第二部分则对《推拿》中出现的熟语进行体系和个数的归类整理,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检索工具,对《推拿》中熟语的来源进行考察,大致可分为源于古代典籍、古人诗词、古代小说和戏曲等四个部分,将作品中的熟语与古代智慧相联系,在历史文化的沉淀下更突出作品本身的内涵丰富和意义非凡,使得熟语更有一番风味。第三部分对该作品中熟语的运用特色和修辞作用进行研究讨论。《推拿》中的熟语在运用的方式上有连续使用、重复使用和改造使用等方式。因此使得熟语本身在文中获得了很大的修辞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5
本文编号:2601040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石琳;;汉语成语研究述评[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谭宏;;汉语惯用语特征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李丽丽;;对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杨帮琰;;汉语惯用语理解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08年23期
5 唐韧;;歇后语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王勤;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J];天中学刊;2001年03期
7 王泽鹏;近年汉语惯用语研究[J];学术研究;1998年11期
,本文编号:2601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0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