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中的“瓶中插花”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1:48
【摘要】:本篇论文从宋代瓶中插花现象入手,结合宋人的诗歌、笔记小说中的种种记载来分析这一现象在宋代士大夫之间的流行、发展和普及,以及在这种现象之后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原因。在第二章中笔者分析了“瓶中插花”意象反映的士大夫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士大夫们对瓶花的理性审视、瓶花在士大夫阶层之间的互赠与流通都反映了士大夫们的身份意识。最后笔者引用了宇文所安关于物的“占有”、“展示”、“排他”的理论和西方身份认同的理论,指出瓶中插花现象背后隐含了一种士大夫的占有欲和排他意识。通过对瓶的选择、花材的选择和展示,士大夫将自己的身份意识渗透到对瓶花的审美中并由此实现他们与市民阶层、画家伶工等人的一种区隔,最终完成了他们对士大夫主体身份的建构。本文的第一章,介绍瓶花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宋代瓶中插花现象兴起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瓶中插花”现象在宋代兴盛的原因和它对后世的影响。瓶中插花现象在唐代较少出现,而在宋代有了突破性发展。究其原因,是与宋代爱花风尚的风靡、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唐宋家具格局的变迁、宋代制瓷业的发展以及士大夫“雅趣”的形成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本文的第二章主要分析宋诗中“瓶中插花”意象的文学意蕴。从对诗歌文本的分析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1、瓶花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精致高雅的生活。2、瓶花反映了宋代士大夫新的审美情趣,即自然与人工的合一。3、宋代士大夫将居室中的瓶花视为人生的陪伴和居所的重要点缀之物。无论在书房、卧室还是逆旅、禅房中都能得到瓶花的陪伴和对他们心灵的抚慰。4、瓶花陶冶了宋人的情操,让他们在对美的欣赏中颐养性情、获得理趣。此外,瓶花还促进了士大夫之间的交往,花卉作为礼物在士大夫之间互相赠送,引起士大夫群体的交流和共鸣。透过宋诗中的“瓶中插花”意象,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士大夫们对瓶花的理性审视是与他们“士大夫”的身份息息相关的,此外瓶花在士大夫阶层内部的互赠与流通也打上了一种阶层的烙印。第三章关注瓶花与宋代士大夫们的身份意识、身份建构问题。主要借助宇文所安关于物的“占有”、“展示”、“排他”的理论和西方身份认同的理论,指出瓶中插花现象背后隐含了一种士大夫的占有欲和排他意识。通过对瓶的选择、对花材的选择和展示,士大夫将自己的身份意识渗透到对瓶花的审美中并由此实现他们与市民阶层、与画家伶工等人的一种区隔,最终完成了他们对士大夫主体身份的建构。结语,总结全文,并指出本论题研究可以拓展的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本文编号:2617287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柯律格;高昕丹;陈恒;;《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J];读书;2015年05期
2 李媛;;浅谈古代文人与瓶花的陈设[J];内蒙古艺术;2012年01期
3 项蕴华;;身份建构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4 陈翠颖;;宋诗以俗为雅简论[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扬之水;;宋代花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01期
6 王莲英;;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J];中国园林;2006年11期
7 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8 欧贻宏;《百家瓶花诗选》前言[J];古今农业;1997年03期
9 霍松林;邓小军;;论宋诗[J];文史哲;198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月芳;宋代瓷器的供给与需求[D];云南大学;2016年
2 郭幼为;宋代花卉与社会生活[D];河北大学;2015年
3 谭艳玲;宋诗中的男子簪花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王娜;中国古代插花技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7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1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