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女性身份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11:58
【摘要】:王安忆是中国文坛中独特的存在,她视野开阔、能够灵活驾驭多种文学题材,以不凡的丰姿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她用温婉细腻的笔触书写着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精神风韵,细致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体现了作家热切的人文关怀。王安忆站在理性思辨的视角,致力于挖掘上海与女性的深层关系及其赋予的时代意义,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本论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部分:概括评论界对于作家王安忆的研究综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阐释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将王安忆笔下的女性形象划分为三个类别——上海原住民形象、外来移民形象以及知青形象。通过将这些女性形象梳理归类,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王安忆笔下鲜活的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生活化的处理方面,在日常生活描写中突显出文学性,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内涵。第二部分:首先阐明身份认同的概念,然后通过小说文本深入探究女性陷入身份认同危机的缘由,从“文化落差”中的沦落、“弄堂女儿”归属感的缺失以及“外来户”上海梦的幻灭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从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认同、城市空间与自我认同以及上海市民文化与女性身份认同三个方面写城市与女性身份认同,通过分析城市与女性之间的关系,阐述女性是如何在上海这座大都市里获得对自我的身份认同。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同时,提出王安忆在多年小说创作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创作理念,她的小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及独特的美学特征,获得了众多批评家和广大读者的认同与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其林;;王安忆创作研究综述[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权雅宁;日常生活与民间——90年代小说的民间化审美论略[J];文艺争鸣;2005年05期

3 徐晶;缺失性童年经验对创作的深层影响——王安忆与铁凝创作比较[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康瑾;又一种上海生活——评王安忆新作《桃之夭夭》[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4期

5 黄田子;有故事的人 有故事的城——试论王安忆近期的小说创作[J];理论与创作;2003年05期

6 柴平;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王安忆小说负心情变母题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吴俊;上海:我们的文学资源[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8 王艳芳;被复制的文化消费品—论《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9 张旭东;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与现代神话的消解[J];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10 张浩;论王安忆小说的悲剧建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冬梅;论王安忆作品中的“身份困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盖冕;身份的焦虑与认同的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7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17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