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诗歌朗诵运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源;;中国抗战诗歌研究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巫洪亮;;“可听”文本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以“十七年”朗诵诗与诗朗诵为中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3 许霆;;20世纪新诗大众化运动反思论[J];江汉学术;2013年06期
4 李光荣;;新诗社及其朗诵诗目标的确立[J];抗战文化研究;2013年00期
5 郑成志;;从“唱”到“说”——论朱自清新诗音乐性观念的转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耿殿龙;;延安的“街头诗运动”[J];文史精华;2013年04期
7 刘慧珍;;传播学视阈下的抗战朗诵诗[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吴开晋;;高兰先生朗诵诗与教学研究及其人格精神[J];文史哲;2011年05期
9 于晓磊;;上世纪20至40年代新诗朗诵与新诗语言的关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郑东辉;;论郭小川、贺敬之对朗诵诗的贡献[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巫洪亮;“十七年”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琳;回归历史的本真[D];兰州大学;2008年
3 邓晓成;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艳霞;论光未然抗战时期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蕊;光未然抗战歌诗创作论[D];西南大学;2016年
3 陈海燕;全面抗战时期的抗战诗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4 朱基钗;论抗战期间的朗诵诗运动[D];北京大学;2013年
5 徐小峰;传播视域中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大众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祁培;论艾青的诗风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元武;解放区诗歌论纲[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5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