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性别写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09:53
【摘要】:“新性别写作”是针对当下新媒体语境中对男女性别关系重塑的文学作品的统称,笔者是为了与传统的性别小说相区别,新性别小说是增添了新的性别意识观念以及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无论是从叙事手法,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传达的人性思想都是对之前女性“性别写作”的超越和发展。“新性别”写作的出现并不是偶然,首先是对之前国内“性别写作”和女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次,“新性别写作”的出现是对传统的异性恋霸权控制的言情小说内容和主题上的颠覆。一方面“新性别写作”继续了陈染、林白时期对父权制文化强制异性恋的批判和反抗。女性长期处于镜像之中,是被建构的文化性别。“新性别”写作认为性别具有流动性和多元性,社会对女性气质的认知是片面的,社会性别只是女性自然性别意识的一个片段;另一方面,“新性别写作”突破了传统“性别写作”对男性形象的刻板认知和敌视,将两性从狭窄的性别观念中解放出来,既主张同性之间独立自主的恋爱模式,也主张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平等的相处方式。“新性别”写作受西方酷儿理论和现代女性主义的影响,展现出新型的性别文化观念,增强了男女双方的性别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和重建提供新的可能。论文共分为四章进行论述,前三章是对新媒体语境下出现与流行的“新性别”小说进行类型上的划分与界定,企图从类型上对“新性别”小说加以理解和掌握。新性别写作从类型上划分为三类,分别是“百合”小说、“耽美”小说以及“雌雄同体”小说。其中,“百合”、“耽美”小说是受日本唯美主义、“物哀”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出现的文学产物,再加之内地独特的大数据网络环境,呈现出别样的景致和特点。“雌雄同体”小说的前身是“耽美”小说,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将其归入“耽美”小说的阵营进行解读,由于小说自身传递的超前的性别文化观念以及先进的西方酷儿理论文学理念,因此特意将其从前者中分离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小说第一章节为“双重镜像压制下的叛逆书写:百合之恋”,意图从社会和男权两个“镜像”层面对异性恋文化霸权进行反抗,撕破父权制社会下性别压制的虚假面具,进一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主体意识的增强意味着女性不再遵从“菲勒斯”主义盲目崇拜男性,而是完全独立的与男性划清界限,追求精神上纯粹的同性之爱。百合之恋写作的出现使得女性在文学上不再只是单一刻板的母性形象。“母亲”形象的消失同时意味着“父系”权威的消弭,传统的以父权制为核心的家庭单位瓦解,是女性对父权制异性恋霸权的有力反抗。第二章节“男性唯美主义世界的诗性建构:耽美之恋”通过女性视角的切入来反映男性群体的内心世界,耽美小说的出现是女性集体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想象的产物,她们笔下的男性角色不再是父权制文化下健康强壮的“力比多”角色,耽美小说中的主人公表现出多样性、立体型的性别特征,体现了男性自我性别文化意识的觉醒。同时,女性作者不再将男性刻画的严酷冷漠,耽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都是英俊的美少年形象,小说的场景布局也表现的唯美浪漫,是无功利化的纯爱书写。尤其是古代题材的耽美小说运用“戏仿”的策略,将“侠”文化等元素与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耽美小说体现出别样的诗意美,同时也消解了现实因素,有利于男性主体性的增强。第三章节“狂欢化的性别表演:雌雄同体小说”中,通过雌雄同体小说融男女性别意识于一体的想象化书写来传达多元化的性别和谐的酷儿文化观念,不同于一般的性别穿越小说,雌雄同体小说采用的是陌生化的视角,“双性同体”的性别话语来进行小说的写作,这种另类的写作方式更能迎合当下读者猎奇的口味和审美兴趣。同时,小说中的主人公凭借着两性共同发挥性别优势取得人生的成功,体现了男女两性由单一走向联合的性别文化认知。雌雄同体小说体现了西方酷儿理论流动的性别文化意识,意识到自身性别是被构建的,从而引发男女两性对真实性别文化意识的挖掘以及权利的重新认识和追求。第四章节为“‘女性向’文化与新性别写作”,“新性别”写作内容上具有浪漫细腻风格的女性特质,迎合了当下女性读者的审美趣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专门的写作阵地,凭借自己独特的写作魅力在互联网大平台上有着独立的“文学场”,并且由于读者数量的庞大和消费形成了大量的“粉丝文化”。因此“新性别写作”是一类具有独特指向的“女性向”文化。“女性向文化”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女性诉求又为“新性别”写作提供了创作思路和文学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筱;;边缘之光与性别穿越——耽美创作的女性主义解读[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赵迪;黄昆;;浅谈穿越小说为何更青睐于古代[J];文学教育(上);2014年08期

3 王艳芳;;僭越的性爱模式建构——从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同性恋题材小说谈起[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5期

4 李永霞;;梦与白日梦——弗洛伊德的文艺理论解析[J];海外英语;2012年02期

5 司艳辉;田娜;;从网络穿越小说中看现代女性的迷惘[J];文教资料;2010年06期

6 李婧;;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色[J];小说评论;2009年S2期

7 王小英;;当代小说中三种基本的女同性恋模式[J];名作欣赏;2009年08期

8 胡军;;“嫘斯嫔”情结与90年代女性写作[J];当代文坛;2007年03期

9 邓利平;“越轨婚恋”——同性恋现象与新闻传媒的正视[J];国际新闻界;2004年02期

10 刘思谦;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化[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强;;“穿越行善”的快感神话[N];文艺报;2014年

2 王华;;别让“穿越”绑住想象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3 路艳霞;李宏伟;;四大“穿越”书签下高版税[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桂芝;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张悠哲;新时期以来文学戏仿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周平;同性恋银幕形象的演化与身份建构[D];武汉大学;2013年

4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琪;网络女性古代言情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王玄璇;耽美之美:同人女的性别化观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李依依;艺术语境中的雌雄同体现象及其美学意义探究[D];青岛大学;2014年

4 廖文芳;网络耽美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曹迎春;“复调小说”理论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婷婷;被想象的政治领域:网络耽美小说迷与女性主义、同性恋政治[D];南京大学;2014年

7 王君怡;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中男性形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雪;当下中国青年酷儿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9 周杰;耽美的世界[D];辽宁大学;2013年

10 宋姗姗;女书文化中的姐妹情谊[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7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7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