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1980年代“新笔记小说”的兴起及其文学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0-04-15 00:48
【摘要】:本文以1980年代兴起的“新笔记小说”为考察对象,首先梳理其兴起的背景、命名由来及随后开创的批评空间;然后再在重返文学史现场的期刊策划、选本编纂、作家创作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笔记小说的文学史意义。本文认为,以往研究受限于“新笔记小说”概念范畴的笼统认识,忽视了新笔记小说既受制于新时期文学意识,又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在主题与文体方面都有所拓展的复杂性。而只有在对这一复杂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总结新笔记小说的具体创作实践经验,才能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和研究方面关于古典文学资源的创造性转换等重要问题。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缘由与研究综述,指出目前学界对新笔记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艺术特征的研究上,忽略了新笔记小说命名背后被遮蔽的相关文学史问题。另外对论文涉及的相关重要概念——“笔记”、“笔记小说”、“新笔记小说”做出涵义辨析与界定。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新笔记小说兴起的过程。首先溯源新笔记小说的兴起背景,即老一代作家自觉的创作意识、“寻根热”与“向内转”在1980年代文学场中的持续升温与发酵,在此基础上,由青年批评家林焱和李庆西在1986年明确发明了“新笔记小说”这一概念。然后,本章尝试分析批评界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热烈讨论,进而指出对新笔记小说理论层面的探讨如何推进了新时期文学在相关问题上的思考,讨论中的共识与分歧又如何折射出这一概念命名背后有待进一步明晰的问题。第二章以南京《雨花》杂志1987年开始推出的“新世说”专栏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笔记小说命名后出现的“新世说”对新时期文学发展作出了怎样的回应。首先,由叶至诚对专栏的策划着手,指出笔记小说范围内的“新世说”在1980年代中后期产生重大影响更多是由于主题题材与文学思潮紧密关联,然后在专栏篇目整理的基础上,以“伤痕文学”为参照说明作家作品如何化用古典文体形式,在题材上持续推进与突破“伤痕文学”思潮的创作主题,并以《世说新语》为参照,分析“新世说”独特的讽刺艺术。第三章以八九十年代之交相继出现的几本新笔记小说选本为研究对象,从编者都聚焦“文体意识”的编选依据中,发现选本如何延着“文体创新”的批评理论视角持续以“形式革命”的方式推进新时期文学发展;而选篇中广泛驳杂的题材及其与1980年代各文学思潮间的紧密联系,又如何体现了“新笔记小说”并不局限于文体层面的文学史意义。本章将结合选本中的具体作家作品,探讨新笔记小说如何对“伤痕-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乡土风俗文学、寻根文学思潮与流派创作做出了拓展与推进。第四章聚焦新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家林斤澜,通过分析其对古典文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探讨1980年代“新笔记小说”批评范畴在阐释具体创作实践时的局限性。首先在对林斤澜“矮凳桥风情”系列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发现他对“笔记体”、“传奇体”等多种古典传统资源的借鉴与转化;然后再在与相关理论批评的对话中指出,如要继续彰显新笔记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应当从作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艺术体系着手激活“新笔记小说”这一批评范畴对于创作的具体经验启示。结语部分概括新笔记小说对新时期文学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对论文所关涉的古典资源承续问题作出扩展性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玄;;晚明笔记小说成书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02期

2 安汝杰;;虚中融实——清代笔记小说中少林功夫与少林僧徒的文学想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3 孙小青;;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杜甫的形象[J];许昌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4 贾灿灿;;宋代平民官员的上行流动——以笔记小说为中心[J];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05期

5 刘永加;;清代笔记小说中的“雷锋”故事[J];风流一代;2018年07期

6 傅开容;;天寒闲读书[J];福建教育;2017年15期

7 李晶;;宋代女性地位研究[J];山西青年;2017年06期

8 马德;;人间无事人[J];山西老年;2017年06期

9 ;新书速递[J];南方文学;2017年05期

10 刘艳娥;;新笔记小说语言特点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4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艳秋;宁欣;;笔记小说中的唐宋都市生活服务业[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2 柯卓英;;唐代笔记小说编撰者略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俞垣浚;;唐宋变革期死后世界观的变化[A];宋史研究论丛 第11辑[C];2010年

4 万晓高;;鲁迅《社戏》的叙述美学意味分析[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佚伦;创意与传统文化:戏剧影视发展的方向之一[N];中国艺术报;2019年

2 司聃;笔记小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N];中国青年报;2019年

3 田晔;宋代笔记小说与戏剧影视的内在联系[N];文艺报;2018年

4 赵经纬;醉酒现百态 态态皆传神[N];河北日报;2017年

5 张柱林;江山深意一书写[N];文艺报;2017年

6 陈平原;微篇小说与传统笔记小说[N];文艺报;2007年

7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张春兰;制度·空间·人口·故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8 苏州大学文学院 周瑾锋;冯梦龙笔记小说编纂的“三教”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9 何松;《封氏闻见记》里的茶事[N];云南日报;2018年

10 张稔穰;《阅微草堂笔记》漫议[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正平;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D];复旦大学;2005年

2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蔡静波;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傲霜;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周瑾捯;唐宋{F,

本文编号:2627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7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